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大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20-11-27 17:02:31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分享到:

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部署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光明前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其精髓要义集中体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保护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他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林业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基础地位”,“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来看,应当从如下进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消失速度加剧。培养、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要抱着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环境,千方百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二、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7年10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深入理解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蕴含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观点,绿水青山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而且作用于人类的精神层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上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旗帜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党的神圣使命,作为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前,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及其实践,有力推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信心。

三、逐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及生态移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多渠道筹集生态补偿基金,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应多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建立多元补偿机制。如开征“生态税”,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向水库、城市自来水公司、以森林景观为依托的旅游景区、淡水养殖业主等直接受益者征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还可向社会广泛宣传,借鉴城市绿地“认建、认养”、树木“认种、认养”的思路,推出“认养”一片公益林的活动,动员全社会受益者以自愿出资的形式“认养”公益林,筹集生态补偿基金,提高补偿标准,管住建好生态公益林。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从事合法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单位,可以通过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之签订生态补偿协议,从其营业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生态补偿基金的来源,提高保护区内集体林农的生态补偿标准,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各级财政应按一定的比例设立生态移民专项资金,并从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保护区内特别是核心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以减轻保护的压力。保护区内部分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深山林区或半干旱山区,这些自然村生态位置重要,环境脆弱,但缺乏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通过生态移民搬迁,一是减轻人畜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既防止对土地的滥垦,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二是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三是实现安置区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等“五通”,建沼气池,彻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局面,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商品流通与信息交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与解决温饱的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是拓宽劳务就业渠道,便于工、副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移民收入稳定、生活稳定,彻底脱贫。通过生态移民搬迁的实施,真正实现搬迁群众生活的小康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

四、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改善人才结构,加强科研合作交流

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实现生态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在生态保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参谋和决策作用。根据实际,增加生态保护人员编制,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增加,加强对现有从事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生态保护管理上一个台阶;同时制定生态保护奖励机制,以调动广大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加强同国内外各学科专家、学者交流学术,以促进生态保护建设、经营管理、科学研究。

五、加大生态修复,全面进行国土绿化

众所周知,绿色是生命的源泉,地球多一片森林,大自然就多一分和谐。国土绿化是人类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当今社会正在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生态崛起已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要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生态保护也是发展,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云南是典型的高原山区省份,我们换个角度看,云南要富,恰恰要在林草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的丰富性、文化的多样性、绿水青山的生态性等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切实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新篇。二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自然子系统,不能搞简单局部分化切割式生态治理。今年5月,国家出台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9个专项规划,形成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顶层设计规划体系。我们在制定贯彻落实措施时,一定要结合实际谋深谋远,强化“一盘棋”观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好“林草”与“山水田湖”的统筹文章。三要准确认识造林绿化的新内涵。在新修订的《森林法》中,原来“植树造林”章节已调整为“造林绿化”,并以法律形式明确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内容。这表明培育森林、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既要注重人工修复,更要坚持自然修复,要把增绿增质增效,作为国土绿化的主攻方向,要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的实践创新,要把绿化美化乡村,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同时要坚持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一方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各级各部门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义务,破坏森林资源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在不破坏森林生态资源,有利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这些内容,都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全社会资源和要素参与到绿化国土、美化家园的行动中来。

编辑:杨希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