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草局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548号提案的答复

2020-10-10 17:00:00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云林字〔2020〕45号

赵金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第0548号),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云南省湿地生物多样性富集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维护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拥有以森林、湿地、草甸等为主的陆地生态系统有169类;有高等植物19333种,脊椎动物2242种,分别占全国的50.1%和51.4%。古老的地史、多样化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地貌,使云南拥有大量的特有种,如我省590种鱼类中,云南特有270种,占45.7%。云南还是很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蕴藏了大量的遗传基因,横断山区被誉为“世界的基因库”。

我省湿地资源十分珍贵,湿地面积921.69万亩,位列全国第22位,其生态区位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突出、湿地生物种类丰富等特点鲜明,尤其是湿地植物和动物种类及特有物种种类均居全国之首,在全国湿地保护中具有关键地位。根据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全省记录到湿地植被类型12个,湿地植物群系189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80%和39.13%;湿地植物204科876属2274种,占全国湿地植物种数的53.89%;湿地脊椎动物5纲37目104科1006种,其中,湿地鸟类162种,分别占全国湿地脊椎动物种数的43.51%及全国湿地鸟类种类的70.13%。

二、大力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要求,以贯彻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为重点,切实加强全省湿地资源特别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逐步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和《云南省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行动计划》,夯实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制度基础。湿地指标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监测指标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高位推动。

(二)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依据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典型性,资源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等需要,建立了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分级管理体系,以及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分类保护体系。截至目前,全省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16个州市全面启动了一般湿地认定,公布了一般湿地名录,全省湿地分级体系初步建立。同时,纳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其他保护形式进行保护的湿地面积488万亩,占湿地总面积的52.96%,与2016年相比提高16.46个百分点。

(三)推进湿地公园规范建设和管理。湿地公园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已申报建设国家湿地公园18处,其中,红河哈尼梯田、洱源西湖、普者黑喀斯特、普洱五湖、盈江、石屏异龙湖、通海杞麓湖、晋宁南滇池等8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试点验收,正式授牌。自2018年开始,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晋升制,即需由省级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不再直接申报国家湿地公园,省林草局顺应新的政策变化,及时制定并印发《云南省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云南省湿地公园发展规划》《云南省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启动省级湿地公园建设。部分湿地公园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良好效益已经显露,这些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生物多样性丰富。

(四)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根据《云南省湿地保护与修复“十三五”规划》,省林草局积极对接国家林草局和省级有关部门,争取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4.65亿元,在重要湿地、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和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全省湿地面积从2016年的882万亩增加到921万亩,净增加39万亩。以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实施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为例,项目实施后,大山包湿地得到修复和休养生息。一是以黑颈鹤为主的越冬候鸟栖息生境得到改善和优化,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沼泽湿地退化得到有效控制,湿地生态质量得到提升;二是促进了产业调整,增加农户收入,加快了当地群众生态脱贫进程;三是扩大了湿地保护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带动了参与湿地生态保护建设积极性。

(五)强化湿地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编制《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出台《湿地生态监测》地方标准,印发《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已启动大山包、碧塔海、拉市海、洱源西湖、普者黑5处监测站,及剑湖、异龙湖2处监测点的监测工作。组织完成了《云南省高原湿地缓解干旱的作用和保护对策研究》《高原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创新与运用》和《湿地资源利用实行许可制度前期研究》等一批研究项目,开展了4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估和全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逐步解决制约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瓶颈,为我省湿地保护决策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抓好科普宣教和能力建设。省林草局组织编著出版的《云南常见湿地植物图鉴》《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图鉴》等专著,为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湿地植物的配置与管理及科普宣传提供了参考和素材。结合每年的“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开展宣传,充分运用多种传媒手段,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组织全省各地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悬挂湿地保护宣传标语、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湿地的多种效益和功能,全社会关注湿地、认识湿地、保护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此外,省级每年均举办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班,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全国小微湿地研讨班、香港米埔湿地保护研讨(云南班)等全国性培训、研讨会。通过培训研讨,有效提升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为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以COP15缔约方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为契机,继续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加快推进“两王国一花园”建设贡献力量。

衷心感谢你对湿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如既往地支持林草生态保护工作。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