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水田乡从“靠山吃山”到守望“绿水青山”

2020-10-21 11:56:40   来源:云南法制报   

走进红河州蒙自市水田乡,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映入眼帘。“水田乡森林覆盖率达67%,辖区内还有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000个/cm3以上。”水田乡党委书记田野介绍。

过去的水田乡群众大多靠山吃山,不仅破坏森林资源,且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也十分突出。在国家“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建设政策出台后,水田乡结合当地特有的热带气候,启动“一镇、一路、一林、一果、一中心”总体规划,动员群众在开展退耕还林的同时,从种植玉米转向种植芒果、猕猴桃等热带水果。

2018年水田乡嘎马村委会整村退出贫困线;2019年底,嘎马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534元,并入选“国家森林乡村”行列。“保护好了森林资源,才能保护好水土,我们种植的果树才能换来真金白银。”蒙自市水田乡嘎马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黄玉成提到嘎马村的巨大变化时满面笑容。

经济收入上去了,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改变。“水田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改善人居环境,提振精神面貌’为主题,在全乡大力开展‘革除陈规陋习,改善人居环境’行动。”水田乡宣传委员会的李桂英说,该乡依托蒙自市创新建立的“清洁家园·荣誉超市”,每周二定期组织开展清路面、清前面、清沟渠、清绿化带“全民大清扫”;每半月评选一次卫生文明户;每月组织一次各村大评议,发放文明卫生流动荣誉锦旗,给家中干净整洁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家庭发放“荣誉超市”积分。“现如今,村里的街道上亮起了路灯、栽起了树、划起了停车位,群众家里家外都干干净净。”水田乡水田村委会的李进超自豪地说。

“森林小镇”建设“五个一”工作思路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红河州“六个大抓”和蒙自市“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决策部署,水田乡全力以赴抓实项目,以“五个一”工作思路谋划推进“森林小镇”建设。

据介绍,水田乡“五个一”工作思路即,一镇:以水田集镇为中心,打造集绿色旅游、生态康养等为一体的特色“森林小镇”;一路:以蒙蛮公路为主线,打造一条美丽公路;一林: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全乡森林网络、栽树成林、种林成景,促进区域森林健康、繁荣森林文化、全面建成结构布局合理、景观优美、功能高效、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森林小镇;一果:根据高低海拔立体气候每个村布局不同的经济林果,实现“一村一品”;一中心:建成一个生态文明实践中心。

林果产业绿了村庄 富了群众

在保护生态与追求效益之间找到最好的结合点、真正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是水田乡创建“森林小镇”的宗旨。

在创建“森林小镇”工作中,水田乡以“田园风光是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是最好的绿化”为原则,围绕“一镇、一路、一林、一果、一中心”实施建设,尤其是把“一林、一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至村、到户、上门”切实把林果产业作为“森林小镇”建设的有力抓手,在绿了村庄的同时,做到富了群众。

期间,该乡发挥水田乡高低海拔(2200m—200m)优势,以蒙蛮公路为主线,以“一村一品”为目标,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目前,已制定《水田乡蒙蔓公路产业带发展规划》《水田乡“森林小镇”建设总体规划》等,形成了2000余亩的猕猴桃、百香果、桃子产业带,5000余亩的柑橘、脐橙产业带,2万余亩的香蕉、芒果、柠檬产业带,每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

同时,该乡用好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款,对栽种林果的一律纳入退耕还林范围,截至目前,共纳入8365亩,发放补助款166.74万元;用活小额特色农业贷款,对有意愿发展林果产业的农户,帮助协调申请特色农业贷款,目前,共发放特色农业贷款387户1344.9万元;用精产业发展扶持金,对种植林果的农户每棵果苗给予2.5元至5元不等补助,目前,共发放产业扶持金310.6万元。

另外,该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按照群众点单、政府派单的方式由农户提出培训需求,乡党委、政府根据需求邀请、组织开展种植管理培训,把培训班办到家门口、办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该乡共组织桃子、柑橘、芒果等种植管理培训14期,参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

举办森林越野跑打造“体育+旅游”新业态

10月4日,为期2天的2020首届蒙自水田“云海星空”森林越野跑活动圆满落幕,活动吸引了来自省内外300名越野跑运动员、200名越野爱好者参加。

为确保赛事顺利举行,主办方多次组织志愿者踏勘线路,并设立6个补给站,100余人参与后勤保障。其中,救援人员20余名,出动救护车3辆、救援车2辆、补给车6辆,24小时待命的四驱车队22辆,以及无人机、热点搜救等专业搜救设备,全程为参赛选手保驾护航。所有的补给站点都设有饮用水、食品。赛道沿途都设有标识、引路旗等,并指导选手携带专业定位设备,导入轨迹,确保选手安全顺利完赛。

10月3日7时40分,42公里组比赛由水田乡党委书记田野鸣枪开跑。

据悉,此次比赛共设42公里、21公里、10公里体验组3个竞赛组别,这也是蒙自市的首届森林越野跑。赛道途经木梳坎大寨、新金竹坪、石槽子、马白租、嘎拉迷等地,选手们需穿过葱郁的树林,翻越海拔2012米的高山。水田乡素有“林中秘境”之称,此次赛道路面类型极为丰富,涵盖了水田多处最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美丽的森林草原风光得到了参赛者的一致称赞。

据介绍,蒙自市水田乡六家村及木梳坎片区局部草原地段地势多样,为越野摩托车、山地马拉松、森林越野跑等体育项目提供了优越的地貌条件。近年来,蒙自市参与跑步健身的群体扩大。为推广普及马拉松运动,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打造水田乡品牌体育赛事,展示水田乡“断崖云海、星空露营”特色生态环境,遂在水田乡举办2020蒙自水田“云海星空”森林越野跑。

下一步,该乡将结合不同客源和需求设置房车营地、露营区、户外运动、篝火烧烤等项目,利用该片区地理和气候环境具有自然性、多样性、舒适性和承载力大的特点,“激活”草原旅游,提升蒙自旅游人气,带动农民致富,促进经济发展。让“我在水田木梳坎等你!”这句口号从越野赛事发展为集汽车体育、航空文化、音乐盛典、特色美食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知名赛事活动品牌。

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转身

以前,100%贫困户,全村28户100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少数民族,属纯彝族聚居村寨;100%农危房,全村没有一间砖房且均为危房;100%人畜混居。全村大学生、公职人员、外出务工人员、80岁老人均为零。如今,蒙自市水田乡斜坡村委会小寨村这个深度贫困村,通过组织引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驻村工作队队员等帮扶力量,重拾“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作风,蹚出了一条脱贫新路子,村子实现由积贫积弱、破烂落后向美丽宜居、乡村乐土的美丽嬗变,如期脱贫出列。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工作中,该村帮群众厘清发展思路、帮群众解读扶贫政策、帮群众指导农科技术、帮群众协调扶贫贷款、帮群众寻求务工途径,党员干部带头转变发展观念、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带头新建易地住房、带头学习致富技能、带头组织外出务工,在监督建房、协调占用土地、化解矛盾纠纷、统一群众思想、激发内生动力方面切实做好“五帮五带五发挥”工作机制。

该村探索创新实施“政府补助、党员+贫困户养殖小黄牛”帮扶贫困户模式。通过支部会议评选出10户贫困户、重病户,党支部与支部党员、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扶贫小黄牛”的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归党员和帮扶贫困户所有,形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机制。

同时,该村全面压实帮扶责任,用好“队员吹哨、干部报到”经验,发挥驻村队员吹哨作用,让帮扶力量沉到一线,抓实宣传政策、帮扶项目、为民服务,达到“走实、走亲、走心”“说实、对实、做实”的目标。

如今,小寨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新房;全村无适龄儿童辍学,1人就读重点高中;12户享受33.9万元小额信贷用于发展产业;全村外出务工12户18人;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650元增加至2019年的7100元;全村100%实现人畜分离。

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小寨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对照标准,缺什么补什么;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和群众一起面对面排查需求、征求意见、研究措施,做实“一组一案”“一户一策”;对照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限,建立点对点、人对人的责任网络,确保脱贫工作推进有序高效。

小寨村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拉出项目、问题、责任“三个清单”,明确村子、贫困户的发展目标和脱贫时间表及责任人,把安居温饱、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作为主攻方向,实行挂图作战、靶向作业。

期间,该村投资110余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硬化村内户外道路3公里,建成活动室1个、公厕1个、垃圾池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全村通广播电视。对维护维修村内公共设施、饮水设备、生产道路等给予一定补助。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围绕特色林果、优质瓜菜、设施养殖、劳务输转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调优产业结构,以脱贫当年2000元、前后两年各1000元的到户产业扶持和特色农业贷款、小额扶贫信贷等政策强力助推,实现“户均增加5亩生姜或玉米、户均输转1个劳动力、户均增养5头生态猪、20只山地鸡”发展目标,逐步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构建政企联帮共扶格局

该村党员干部、驻村队员为小寨村的发展“量体裁衣”,重点在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硬化上下功夫,实现了贫困户家中、房前屋后整洁有序,道路两侧建设绿化带,村中的垃圾收集点设置完善,村民养成了自觉将生活垃圾集中到收集点的良好习惯,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动。

期间,该村发挥企业在创业就业扶持、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优势,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滇南大商汇等3家企业通过实施人畜分离、学生资助、生产生活物资捐赠等途径,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该村形成政企联帮共扶格局。推行“见缝插绿”和“见空建景”式绿化,因地制宜建立以村片林为主体,以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为补充的村庄生态绿化体系,并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花草、树木,形成与村庄绿化协调统一、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观。

目前,该村已初步实现“村在林中建,路在林中通,人在林中行”的愿景。同时,该村以“清洁家园·荣誉超市”为载体,创新树立一面“流动荣誉锦旗”、设置一个“荣誉展示宣传平台”、发放一张“荣誉积分卡”、制定一套“收家指南”、拓展一系列“积分内容”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缓解贫困群众生活压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觉树立“革除陈规陋习、改善人居环境”的信心。

如今,村庄美了,环境好了,村民富了,在脱贫攻坚中华丽转身的小寨村,正走上一条组织强村、产业兴村的美丽“蝶变”之路。

体验式植物园——水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蒙自市水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小花园内。结合水田乡“森林小镇”创建要求,旨在通过对小花园实施提升改造、完善植物种类,把水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一个以服务水田乡“森林小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体验式植物园。

入口处,门牌主色调以红字白底为主,与市级标准相统一。

在入口第一个亭子设“志愿服务亭”,并公示志愿服务的项目、负责部门、志愿服务计划等,充分体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依托就是开展志愿服务。

入口走廊处以“两山”论为主题,版面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家,体现出水田乡“森林小镇”就是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思想微课堂”主要配有一些金句,面积大概30平方米,为开展传播新思想、践行新理念的主要阵地,为组织学生、志愿者、党员等通过举办主题活动、社教活动、宣教活动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

广场前为新时代文明所的“四梁八柱”,主色调以绿色生态为主,添加了“国家森林乡村”标识、水田乡“森林小镇”LOGO等元素。

小花园的所有植物都挂有树牌。目前水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有植物30余种,其中含董棕、桫椤、苏铁等在水田乡保留较好的稀有植物、国家级保护植物。在今后扩建中,水田乡将继续增加物种类型,力求把水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涵盖全市,乃至全州特有物种的生态观光体验园。树牌形状以水田乡吉祥物之一“桫椤宝宝”(暂定名)为主,头顶两只耳朵为桫椤嫩芽树形,左手为水田乡地形图。

本报记者 杨薇 通讯员 李桂英(杨薇 通讯员 李桂英)

编辑:杨希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