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挖固封山碑

2020-08-25 10:49:48   来源:云南日报   

景东县文井镇挖固村封山碑碑文。

采访期间,我们听说景东彝族自治县境内近年来发现了多块百余年前的封山碑,上面铭刻着保护森林资源的“乡规民约”,其中一块还被当地人保护了起来。景东人生态保护的历史竟然这么悠久?那些碑是什么样子的,上面都有哪些内容?我们决定去实地看看。

一大早,我们的采访小分队从哀牢山徐家坝监测站出发,驱车前往文井镇挖固村。

100公里的车程行驶了近4个小时,途中经历了与挖固村委会主任李政军会合的艰难、被乡间土路“洗礼”的灰头土脸后,我们终于在12时45分抵达目的地。

进挖固村的土路旁,在一片开阔而平整的地带,一座青砖砌成的彝族风格建筑依山而建,在绿林和红土的映衬下,展现出一派庄严的氛围。纪念牌坊最中心的位置,嵌护着我们要找的封山碑。

我们贴近封山碑,想看清楚上面记载的文字。正午的太阳直射下来,晃得人难以看清。李政军示意我们在碑上浇上水,碑上的文字变得易于辨识。

“……凡皆村界内,无论公山私山,不得擅行砍伐,违者照乡规罚银,一禁纵火焚山,犯者罚银33两;二禁砍伐树木,采枝罚银3两3钱,伐木犯者罚银3两3钱;三禁毁树种地,违者罚银33两,若有在公山砍柞把者,每把罚银3两3钱……”李政军指着碑上的文字读给我们听。

“落款显示,这块封山碑是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立在挖固村一带的。从上面记载的内容看,当时对破坏森林资源者作出的惩罚非常严厉。”李政军告诉我们,村里还有另外一块封山碑,历史更悠久,上面的内容不但涉及保护水源、树木,还涉及反腐的内容,只可惜有些损坏。

“2013年修公路时,我们在这里发现了这块封山碑,看到上面有保护水源、树木的内容,觉得特别有意义,而且碑本身也很完整,就想把它保护起来。”李政军说,挖固村位于无量山东坡,距离西黑冠长臂猿活动范围的直线距离约10公里,林业收入在村民收入来源中占较大比重。

李政军担任村委会主任10多年,还曾任县人大代表。作为村里的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他在植树造林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2015年4月,他牵头成立景东银生政京造林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的形式带领村民植树造林。10多年来,13个村民小组933人共种植泡核桃、思茅松、栖楠桦、红豆杉等经济林木1万多亩200多万株,其中他自己种植了1500亩约40万株。“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李政军说。

“2015年,我们得知挖固村发现封山碑后去现场查看,认为这些历史的物证生动直接地表明了景东先民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方面的超前意识,决定把它保护起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景东分局局长谢添翔说,这些碑刻是景东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历史见证,保护和研究这些碑刻,对我们今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

当时,景东县已被列入中挪合作“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与主流化项目”示范县和中国TEEB项目示范县。谢添翔于是将相关情况反映到了项目牵头实施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表达了对封山碑进行保护的愿望,并很快获得了该项目的经费支持。

“县里支持3万元经费,我们造林公司承担2万元,共同把这件事给办成了。”李政军说。就这样,这块封山碑在其被发现的地方被保护起来。

在挖固村村委会,我们看到了现行的《挖固村村规民约》,其中包括保护生态资源的内容:每个村民都要依法保护森林,爱护环境,积极开展村内绿化,不得偷砍滥伐名木古树、水源树、道旁绿化树等;不得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和违章偷采松脂。严禁在人工种植林地、果园放牧,如因乱放禽畜造成他人庄稼、林木、果蔬等作物损失,应双方协商或按有关规定赔偿他人损失。

2018年2月,李政军又牵头成立了景东南洋河林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现在合作社有14家社员,养了20万只土鸡,景东大街小巷的餐饮店,包括昆明的福照楼,都能吃到我们的土鸡……”李政军说。

景东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故事还在持续。

云南日报记者 程三娟/文陈飞/图

编辑:苏虹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