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

2020-06-28 22:25:43   来源:云南网上新闻发布厅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请问,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云南省办事处在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依法开展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和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国家林业局驻云南省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李鹏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林业局驻云南省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 李鹏: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工作的关注。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素有“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之称,生态区位非常重要。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推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国家濒管办云南省办事处在做好行政许可审批和服务工作的同时,始终把履约宣传培训,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工作放到首要位置。一是简化审批流程。进出口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平台进行网络申报,审批人员全程无纸化网上办公,基本实现当日申报当日办结,为企业提供了最便捷的服务。二是联合多部门开展履约宣传与执法培训。近年来,为增强全社会爱护野生动植物、自觉抵制非法贸易的意识,摒弃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我办联合多部门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世界大象日”等纪念日,借助公交车车载移动传媒、昆明火车站候车厅、南博会会场、动物园、海洋公园、博物馆等开展线下、线上宣传活动。联合昆明海关在云南省17个重要边境口岸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芒市机场、版纳机场开展系列履约宣传活动;为进一步提升云南省相关执法部门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业务能力,近年来,我们多次举办执法人员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海关、海关缉私局、森林公安、边防武警等执法部门。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9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26场次,一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人数800余人,相关部门和企业参加人员达3600余人。三是组织多部门开展打击象牙及其制品等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专项行动。通过组织专项打击行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从源头上遏制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强化对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服务工作,专门就此专题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到上海和广州专员办学习调研,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云南实际向省政府提出相关建议。五是按照国家林草局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与省林草局一道,加大了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控和候鸟迁徙保护的督导检查,对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大案要案进行督办查处。

在国家林草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60余处。动物、植物种类均占全国的50%以上。原生脊椎动物达到2242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36种;野生高等植物达到19333种,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到146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濒危野生动物达192种,被列入CITES公约的木材有8种(类),其中,附录Ⅱ有5种(类),附录Ⅲ有3种(类)。

我就简要做以上回答。谢谢!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网记者:

针对云南省动植物资源物种多、分布广、种群数量少,部分物种濒临灭绝的状况。请问,省林草局在极小种群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拯救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王哲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 王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各位对省林草局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首先,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名词“极小种群物种”,所谓极小种群物种,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及个体数量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

为保护极小种群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拯救现存物种资源。2004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倡议极小种群保护,2005年,又率先在全国启动了6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优先保护行动,2009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小额赠款项目—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在全国率先启动,成为云南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重点和亮点。

一是积极拯救保护濒临灭绝野生植物物种。省林草局先后编制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年)》《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以及《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等,明确了保护重点、目标和拯救保护措施。近15年来,我省投入野生植物保护资金达1.4亿元,平均每年近1000万元。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设了30个保护小区(保护点)、18个迁地和4个近地保护基地(园)、20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物种达52个。华盖木、漾濞槭、巧家五针松等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种群10万余株,回归3000多株,迁地保护的壮丽含笑、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已开花,部分种类能正常结实。

二是积极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动物物种。我省林草部门借鉴国内外保护生物多样性经验,依靠各有关单位的科技力量,通过《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云南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的编制出台,以及动物回归典型案例研究及群落重建的系统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极小种群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行动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相继实施了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绿孔雀等20多个物种的就地保护和研究、监测项目。经过探索实践,我省在极小种群野生动物物种保护措施和保护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亚洲象数量从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滇金丝猴数量从1400只增长至2600只左右,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旗舰动物拯救保护成效显著。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森林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请问,作为国家林草局派驻云南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李鹏:

非常感谢媒体对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森林资源中的生物多样性是陆地上最丰富的。依法监督云南省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我们的主要职责。自1997年建办以来,我们一直按照国家林草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督办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作为第一职责,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对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实施了有效监督。一是按照国家林草局的安排,督促各级林草部门,利用最新的卫星遥感影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森林督查,查清了历年来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基本情况,建立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台账,实行销号制度,确保每一起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能得到依法查处。对一些社会影响较大、比较典型的案件在全省通报。二是根据国家林草局有关文件精神,每年开展占用征收林地行政许可、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湿地保护、冬季候鸟迁飞保护等专项检查,及时发现查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责令违法行为人及时恢复森林植被。三是开展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检查。目的是督促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和《森林法》等法律规定,建立并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促进地方人民政府真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森林资源,增加林地保有量和森林覆盖率。四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与云南省检察院、省林草局、森林公安建立专项协作机制,共同办理重特大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案件,利用检察系统法制监督的优势,开展涉林违法公益诉讼,通过法院判决,责令违法行为人履行恢复森林植被的义务。五是每年向云南省人民政府报送《森林资源监督报告》,客观评价云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取得的成效,指出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省委书记陈豪同志多次对我办森林资源监督报告作出批示。我办按照陈豪书记的批示精神,近年来与省林草局联合开展了以打击“毁林种植三七”“涉林违建别墅”“种茶毁林”等为重点的专项执法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和社会效果。

在国家林草局党组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的森林资源得到长足的保护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截至去年年底,林地面积2817.8143万公顷,森林面积2392.64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40%,全国第二;森林蓄积量20.1981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积1656.3068万公顷、天然林蓄积量15.964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736.3418万公顷、人工林蓄积量4.2341亿立方米。比较2016年全省第四次二类调查结果,2019年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呈“双增长”态势,其中,森林面积由2273.5564万公顷增至2392.6486万公顷,净增119.09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59.30%增至62.40%,净增3.10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18.9487亿立方米增至20.1981亿立方米,净增1.2494亿立方米。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请问,云南如何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王哲:

多年的实践证明,划建自然保护地,实施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我省已划建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矿山公园、沙漠(石漠)公园、水利风景区等11类自然保护地,保护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2%,保护了我省最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根据调查统计,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全省80%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最精华的天然优质森林,保护了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原由环保、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都划转到省林草局统一管理。为切实做好划转后的管理工作,省林草局及时组织开展了全省自然保护地现状调查,调查显示:一是全省许多自然保护地存在边界不清、空间重叠。二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自然保护地内分布着部分村镇、耕地、人工商品林,难以严格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三是布局空间亟需完善,部分保护地划定的范围不科学、不合理。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动各类自然保护地科学设置,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自然生态系统,创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体制机制,云南启动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相关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认真推进体制试点重点任务。二是开展自然保护地现状评估,摸清各类自然保护地资源家底,准确掌握空间重叠情况、建设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三是制订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四是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建立全省自然保护地边界数据库,进一步夯实自然保护地依法管理和国土空间科学管控的基础。五是编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对同一区域内交叉重叠以及同一地理单元内相邻、相连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打破因行政区划、资源分类造成的条块割裂,进行科学整合归并优化,分类分级分区设立自然保护地,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功能定位、范围与管控区划等,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

根据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我省将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修订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法规规章,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和监督制度,初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将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争取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建成云南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18%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云南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创造优质的基础和环境。谢谢!

田虎青:

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领导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全面总结了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明确了下一步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向大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每个人付诸行动的倡议。希望各媒体宣传好、报道好今天的发布会内容,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做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宣传,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云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贡献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苏虹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