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绿色发展前景可期

2020-09-02 10:06:5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好坏,是衡量该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直接反映着该地区的文明程度。近年来,蒙自市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制度、最实的举措,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通过不懈努力,一座具有“林果乡村、生态家园”的特色城市已渐渐呈现于世人面前,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交出自己的答卷。

青山环抱瓜果飘香

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站立于蒙自市西北勒乡的山上远眺,整个蒙自坝子的四面皆被绿色的植被所包裹,蓝天下,长桥海、大屯海在阳光的映射下散落着点点光芒,好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正在西北勒乡调研的蒙自市副市长李运良介绍:“蒙自市坚持‘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的发展理念,花大力气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及绿色增量,良好的生态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以目前所在的西北勒为例,这里本来是贫困乡,通过石漠化治理,大力发展种植产业,成为蒙自第一个整乡脱贫的乡镇,所产苹果远近闻名。当然,山区的生态好了,自然形成生态屏障,蒙自城里的气温也更加宜居。这一切都一环扣一环,相得益彰。”

打开百度词条搜索西北勒乡,解释为“地形破碎、石山纵横、岩石裸露、石漠化严重、资源贫乏……”而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漫山遍野苍翠的树木,鼻尖飘过的是浓浓的果香。“距西北勒最近的水源地,海拔落差535米,通过三级提水,将水引流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目前已发展苹果产业5.1万亩。最近两年实施的面山通道工程,又为我们新增了近2.5万亩绿化。”西北勒乡乡长刘浩说。

刘浩所说的面山通道绿化工程及石漠化治理,是近年来蒙自市大力实施的生态修复及治理的举措。该市启动实施《蒙自市滇南中心城市面山通道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分别针对高速公路界外两侧农地绿化、面山造林绿化和采石场进行生态治理,总造林规划面积为8.1万亩,目前已完成5.6万余亩。

石漠化综合治理,则是蒙自市生态修复久久为功的措施,自2011年开始实施一直坚持至今。该市以改善生态状况、解决农民生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工作。成立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对轻度、中度及重度石漠化的土地进行因地制宜整治,对已经治理好的石漠化土地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布局,在实处形成了西北勒乡的苹果,鸣鹫镇的桃子、李子、樱桃,芷村镇桃子、枇杷等特色经济林果支柱产业;建设大量水利设施,有效改善了经济林的灌溉问题。目前蒙自市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共完成封山育林3万余亩,人工造林9万余亩,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增强,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改变。

蒙自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斌说:“这些道路两旁原来都是大石头,绿化公司把挖掘机开来凿穿石头,放入泥土,栽入树苗并定期维护。”“那些松树是去年种下的,当时有1.2米高,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3.5米高了,这么好的长势得益于石漠化治理中水利设施的大力提升,以前是靠小水窖、水渠等,现在是直接从低处往上提水。”针对记者对石漠化治理具体措施的疑惑,王斌这样解释。

据了解,该市在造林管护上持续发力。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项目30.54万亩,其中新造林面积18.17万亩;今年计划实施营造林项目11.45万亩。

在蒙自行走,田间地头甚至街边的空地都见缝插针种满了石榴树,沉甸甸的果实缀满了果树,林立的高楼与花草果木和谐共生。王斌说:“我市秉承‘林果乡村、生态家园’的理念发展,去年水果种植面积增至43.37万亩,产量居红河州第一,群众因此获益良多。还被评为全国唯一‘中国石榴城’称号。”

河水清且湖水涟

从严治理开创污染防治新局面

午后,新移民陈玉英正在家中悠闲地看着电视,她家老房子原来位于蒙自五里冲水库核心区,为响应政府保护水源的号召,搬进了期路白苗族乡龙泉寨崭新的楼房中。像她一样的新移民,龙泉寨共有1600余人。

五里冲水库是蒙自20多万民众饮水的重要保障,但库区周边有11个村寨412户,给水源保护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形成了水源保护与当地发展的巨大冲突。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总投资3.2亿元的水库移民项目于去年10月实现全部搬迁入住。搬迁后的安置点是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宽敞整洁的柏油路,宽大的绿化带里色彩斑斓。

在五里冲水库管理所内的监测大屏幕上,实时监控着库区的各个角落,各种水文数据一目了然。所长金钟禹告诉我们:“就目前的监测来看,周边村落搬迁出水源保护区核心区后,人为污染源少了,水质改善了许多。”

来到长桥海,这个被市民称为“蒙自之眼”的湖泊正在进行为期36个月的“一海两河”综合治理。蒙自市水利局河长办主任代贵武很是感慨:“等这次治理结束,你们就能看见最美的长桥海。目前正在进行湖体清泥及扩容工作。靠湖的荒地我们将动员村民种植荷花打造湿地,既打造怡人的风景又增加村民的收入。届时周边还会有很多商业入驻,这里将会呈现‘水韵湖城’的新景观。”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去年蒙自开展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河湖“清四乱”行动,逐河逐湖建立问题清单,建立销号制度,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投入人员3171人次、车辆及机械2793台次,开展联合执法18余次,清理河道245.7公里、垃圾1059.6吨、淤泥3.2万立方米;处置蒙自辖区内的大屯海水库内的网箱1706张,迷魂网2202张,清理长桥海内渔网231张;拆除马堵山电站库区钓棚57个。目前,该市正在开展全市13条主要河流、2个湖泊、7座水库、14条重要渠道共36册“一河(湖)一策”方案的修编工作。

指着旁边一条河流,代贵武说:“这条犁源河是长桥海的主要入水口,今年4月至今,我们加强对入海水源犁江河、沙拉河等河道的清淤和巩固保洁整治工作,累计出动干部职工2100人次,共清淤约3.7万立方米,清理河渠各类垃圾、废弃物、漂浮物约90吨,并聘请管理员对周边群众进行讲解及监督。我们的截污工程已能保证蒙自95%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顺着他手指方向看去,这条10余米宽的河流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以上种种,均是蒙自市在碧水保卫战中的措施与成效。该市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月召开各类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工作,传达学习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安排部署环境保护领域重大事宜,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实际工作中,该市着力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与企业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相继印发了《蒙自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蒙自市“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一批政策文件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蓝天下白云间

多部门高效运作迈上环保新台阶

蒙自市住建局智慧住建指挥中心38平方米的大屏幕上,正在建设中的蒙自听蓝半山小区现场施工情况一目了然。

“这个平台由我们与环保部门共同打造,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各工地在建工程进展、PM2.5的监测,文明施工等情况。”蒙自市房地产管理处信息中心主任许鹏飞介绍,通过在工地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出入车辆及扬尘污染,既助力创文工作,又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高效管控。

随着“智慧工地”的推进,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集成应用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工地长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违规、听得到噪音、闻得到粉尘,变得“聪明”起来。“一旦工地的环保指数超标平台报警,我们将立即介入,分析及追查原因,并督促涉事企业进行整改,保卫蒙自的蓝天。去年以来,我们针对建筑工地的扬尘治理,巡查在建项目135余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80余份,提出整改意见170余条;加强了道路扬尘整治,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70%以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局蒙自分局副局长潘娟介绍,“当然,这也与市里的高度支持密不可分,通过《蒙自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细则》《关于做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让蒙自的环境变得更美,我们的工作也更加顺畅。”

以下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蒙自市在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成效:

2019年,蒙自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

蒙自市五里冲水库地表水质量环境监测达到省功能区目标Ⅱ类。

去年生态环境达到“基本稳定”,符合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目标要求。

按照环境风险状况要求,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4家,纳入管理的使用放射性装置单位21家,放射源使用单位1家,危险废物和辐射安全总体可控。去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在土地污染的保护及治理方面,蒙自市也不遗余力。该市贯彻落实《云南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完成全市18家重点行业企业的用地基础信息调查和地块风险筛查工作。利用“云南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及转移报批系统”,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转移到末端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监管。截至目前,该市系统注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产废单位41家。

随着采访的不断进行,我们还看到了蒙自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种种布局与措施。相信随着该市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绿水青山城市环境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将不断得到满足,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不断显现,蒙自,成为盛开着文明之花的美丽城市指日可待。

人物

野生动物的守护者

“快看,小懒猴爬到树顶了。”正在参与野生动物放归的云南农业大学附属兽医院红河分院的职业兽医刘秀梅兴奋地喊。这是她第13次参加蒙自市森林公安机关的放归活动,也是第47次参加野生动物救助活动。她口中所说的小懒猴就是中国现生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倭蜂猴。它们在中国仅见于云南南部和东南部,数量十分稀少,全国种群数量不足90只,是极危物种。

“蒙自背靠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中国第264号重点鸟区的长桥海、大屯海,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好它们是森林警察义不容辞的责任。”蒙自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教导员周猛介绍,仅大围山地区就有野生动物1341种、高等植物585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各有74种。“每名民警平均需要管护9.7万亩林地,如果没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想保护好它们,确实不太可能。”王俊是一名从事森林公安工作35年的老民警,曾获首届“云南十佳森林公安民警”荣誉称号。

“春雷行动”“护鸟飞行动”“亮剑行动”等30余个专项行动在蒙自市相继展开,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蒙自市累计出动森林公安民警1034人次,收缴野生动物及其制品547只(件)、猎具75件,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

亮点

立交桥下变果园

蒙文砚高速公路立交桥下,连片的石榴苗正茁壮成长。而在短短几个月以前,这里还堆满着建筑垃圾。立交桥下变果园,这是蒙自市另辟蹊径增绿城市“三不管”地区的举措。

蒙自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高芬介绍:“长久以来,城市旁的立交桥因为已被高速公路修建单位征用等种种原因,政府的管护往往难以顾及,经常被沦为倾倒废土及垃圾的场所,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创新了政企合作的建设方式,通过多方论证,引进企业进行投资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双方分配,通过该模式变废为宝、点绿成金,实现了政府要绿、企业获利、农民受益的多赢目标,也有效推动‘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建设力度。”

这个被称为政企合作示范林的项目位于蒙文砚高速公路立交桥下,按照增绿与增收并重、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同步的目标,去年,通过层层筛选,与云南程景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由该公司全额出资清理建筑垃圾、平整土地,326亩桥下土地全部种植石榴并负责管护,待产生经济效益该公司收回前期投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双方分配。

柳开来是程景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还承接着蒙自部分绿化的任务。几年的绿化工作下来,他对蒙自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很是清楚。他认为此种模式对于政府来说节省了前期绿化投入,后期维护成本等开支,破解了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难题。对于企业来说,虽然付出了前期资金却得到后期稳定的收益,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截至目前,我们已种植石榴苗18000余株,成活率100%。预计2022年起进入挂果期,2026年可实现利润分成。”柳开来说。

从靠山吃山到

守望绿水青山

走进蒙自市水田乡,映入眼帘的便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水田乡森林覆盖率达67%,辖区内还有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000个。”水田乡党委书记田野介绍,过去水田乡贫困发生率最高达76.1%,群众大多靠山吃山,不仅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较为突出,而且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乡党委、乡政府意识到,必须建设一个具有水田特色的森林小镇。

水田乡嘎马村原是一个贫困行政村,群众生活较为艰苦。建设“林果乡村·生态家园”的政策出台之后,水田乡结合当地特有热带气候,启动一镇、一路、一林、一果、一中心的总体规划,动员各家各户在开展退耕还林的同时,从种植玉米转向种植芒果、猕猴桃等热带水果,带来了显著效益。2018年嘎马底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7986元,并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保护好了森林资源,才能保护好水土,我们种植的果树才能换来真金白银。”嘎马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黄玉成笑容满面地说。

经济收入上去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需要改变。“我们以‘改善人居环境、提振精神面貌’为主题,在全乡大力开展‘革除陈规陋习、提升人居环境’行动。”水田乡宣传委员会李桂英说。水田乡水田村委会的李进超介绍,该乡依托蒙自市创新建立的“清洁家园·荣誉超市”活动,每周二定期组织开展“全民大清扫”,清路面、清前面、清沟渠、清绿化带,每半月评选一次卫生文明户,每月组织一次各村大评议活动,发放文明卫生流动荣誉锦旗,对家庭干净整洁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家庭给予荣誉超市积分。

编辑:杨希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