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弥勒市首次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修复项目

2020-09-07 10:42:05   来源: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弥勒市草原资源丰富,但由于家畜超载过牧、开垦种地及项目建设征占用等行为,辖区内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现象,产草量减少,草质降低,杂害草滋生蔓延,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狼毒、戟叶酸模、飞机草、紫茎泽兰等杂害草的危害已成为我市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

多年来,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辖区内生态环境稳步恢复和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草原监测、科研、推广体系不完善,工作机构不健全,科技人员不固定,草原基础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配套装备,草产品加工滞后,围栏草原面积、人工草地面积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草原被传统、粗放、掠夺式的利用。主要表现在:

(一)草原生态修复任务艰巨。主要体现在弥勒市多年来矿山开采遗址恢复较为困难,资金少、任务重。

(二)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不完善。政策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保护机制不健全。

(三)优良乡土牧草品种繁育能力无法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四)草原生态治理成效巩固难。在当年和翌年达标、植被恢复良好,由于在后期没有补植、施肥等管理措施,成果巩固较难。

为此,弥勒市积极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争取并实施了2020年度草原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建设规模2000亩,其中:废弃定居点草原生态修复1000亩、废弃矿山草原生态修复1000亩;项目总投资250万元,全部为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

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治理生态问题,使废弃定居点、废弃矿山得以生态修复,并能发展绿色草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废弃定居点、废弃矿山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是生态建设与保护,协调人与自然和谐、持续、稳定发展的系统工程。可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向二、三产业领域延伸,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设废弃定居点人工草地、废弃矿山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人工种草以及封育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加草群种类,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促进牧草恢复性地生长,进而提高草原产量。随着项目时间的延长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将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草原将进入一个新的生态良性循环系统。

通过项目实施,退化草原将得到有效治理,草原植被盖度提高,产量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的技术优势,开展试点区生态修复技术服务,探索总结出草原生态修复的技术及管理模式,建立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开展草原生态修复积累宝贵经验。

通讯员 鲁克成

编辑:杨希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