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云南在抚仙湖流域开展困难立地精准飞播造林1200亩

2020-09-30 18:29:09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9月29日,位于云南省澄江市路居镇黑山脚飞播造林实施地,在20多天的时间,首批飞播的树种已陆续出苗。

致力云南九大高原湖泊面山绿化,针对抚仙湖面山存在石漠化和陡坡山地等立地类型,植被稀疏,岩石裸露的现状,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对抚仙湖流域周边区域的宜林地、困难造林地、石漠化山区、高寒山区等,及时开展困难立地精准飞播造林工作。今年,在龙街镇大坡度山区,路居镇黑山脚石漠化山区开展飞播造林试点共1200亩。

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要求,项目组选择了云南松、旱冬瓜、云杉等10余个参试树种,与以前飞播造林相比,树种更加丰富,由原来3个树种左右,扩大到10余个树种;由原来的普通种,调整为良种或优良种源种子;由原来的针叶树种或灌木为主,扩大到适宜不同气候带的针叶树种、阔叶树种及灌木,涵盖主要生态造林树种、乡土树种、观赏苗木树种;由原来纯林飞播方式,调整为针阔混交、针灌混交、阔灌混交,以生态造林树种搭配乡土树种、观赏树种等多模式的飞播方式,使飞播造林更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更加稳定的森林结构。

据了解,与上世纪90年代飞播造林使用的Y-12型飞机相比,目前使用的无人机进行精准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投入少、成本低、受地形限制小等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的地区,无人机飞播造林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手段。在飞播前,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飞播用种使用生根粉、保湿剂、粘合剂、鸟鼠驱避剂等“包衣”技术处理,为种子套上“防护罩”,增加飞播种子的科技含量。

飞播造林后,项目实施单位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对播区出苗情况和成苗情况进行调查,掌握无人机飞播造林后播区范围内幼苗密度及生长、分布情况,为无人机补播或复播提供依据。对出苗率低的播区,再组织实施复播作业,以保证飞播造林效果。还将以播区为单位实行封禁管理,按照“飞、封、补、管,综合经营”的方针,飞播后封护五年,前三年封育,后两年封禁,严禁人畜进入播区危害,适时做好补植、补播、幼林抚育、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据悉,通过多年造林绿化,云南林草业主要指标已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林地面积4.23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5%;森林面积3.5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4%;天然草原面积2.29亿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7.9%。通过多年的造林绿化,云南宜林地的结构和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剩下的多为生态环境恶劣的高寒冷凉山区、岩石裸露的石漠化区、造林成活率低的干热河谷区、土壤瘠薄植被稀少的陡坡山地等困难立地区域。这就迫切要求生态修复治理方式必须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高质量效益型增长,从面上治理转向精准攻坚。

下一步,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将按照“立足省情精准谋划、适地适树精准用种,人机结合精准飞播、封山抚育精准管护”的四个精准要求,在试点基础上,不断积累飞播造林经验,加大飞播造林力度,推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

通讯员 冯峻 王佳纯

编辑:杨希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