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跨千年 福贡焕新颜

2021-02-26 15:38:58   来源:云南网   

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怒江,怒江脱贫看福贡。地处怒江峡谷腹地的福贡县,区域性、素质性、条件性贫困叠加;生产难、上学难、就医难相互交织。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6年底,全县57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有17379户73124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达53.5%。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福贡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把打赢深度贫困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头号工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咬定青山不放松,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千百年来压在福贡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被彻底挖掉,11.89万福贡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踏上全面小康快车道。

全员下沉,精准攻克贫困堡垒

地处高山的鹿马登乡腊马洛村,一个穷到让人流泪的地方,村民住的是木板房、篱笆房,吃的是包谷饭。2018年底,全村187户75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1户73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3.96%。

2018初,鹿马登乡派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张伟到村里任党总支书记。张伟和驻村工作队抓易地搬迁动员、抓增收产业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三年里,腊马洛村80户进城入镇,留下的村民发展了3000多亩草果、1388多亩油茶、600亩茶叶、80亩草莓,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搬出去的有奔头,留下来的有希望。“贫困死角”腊马洛的历史性沧桑巨变,是福贡县藏在深山、极端贫困的村寨,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发生美丽蝶变的缩影。

福贡县多山缺地、有物缺钱,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福贡上下齐心,攻城拔寨,奏响奋进跨越发展之歌。

县委书记杨永铸、县长李雪涛以身作则,坚持到一线攻坚,处级干部挂乡包村,科级干部包户到人,3799名干部背包进山,汇聚中交集团、大唐集团、三峡集团和珠海市斗门区高新区等帮扶力量,紧盯一个个贫困“堡垒”、一个个“硬骨头”,一天不懈怠、一刻不放松,合力攻坚。

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绿色产业培育、安全饮水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一系列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精准扶贫举措,让贫困群众从穷窝穷业到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实现了从“苦日子”到“熬日子”再到“好日子”的沧桑巨变,种地像攀岩、过江靠溜索、花钱靠救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历史性全面解决,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兑现了脱贫摘帽“军令状”,峡谷福地一步跨千年,焕发新容颜。

群众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基本实现了每户贫困户有一项产业项目覆盖,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住房安全有保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241户,7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千百年来住房条件差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教育医疗条件全面改善。全面消除了C、D级危房校舍,57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幼”,创造性开办了“普职教育融合班”,走出了一条控辍保学的“新路子”。完成57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29个医疗点的规范化建设,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飞跃。建设完成6个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厂、20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45座卫生公厕建设,村村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网络宽带,通广播电视信号。

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贫困群众实现了从“不会脱贫、不愿脱贫、不想脱贫”向“我要脱贫、主动脱贫、积极脱贫”的根本性转变,自立自强的新风正在形成,实现了物质脱贫、思想脱贫和精神脱贫。

砥砺前行,峡谷福地焕新颜

初春,福贡境内的怒江两岸,沟堑边、山坡上,一条绵延百里、遍布群山万壑的绿色草果“长廊”扮靓了峡谷大地千重山。

“它可是带领我们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石月亮乡米俄洛村村民十月普开心地说。

十月普一家2016年种了80亩草果,2020年草果收入超过了8万元。

如今,米俄洛村家家有草果、户户有收入,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135万斤,草果收入突破500万元,一跃成为福贡县有名的“草果村”、富裕村。

在云南能投集团投资兴建的石月亮乡怒江大峡谷生态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小巧玲珑的草果香皂、漂亮的草果手串、鲜香的草果巧克力、醇厚清香的草果酒,吸引着外地游客争相购买。

“我们将按照草果市场的变化、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的草果产品,延伸产业链,解决好草果种植户卖难问题,日子更有奔头。”云南能投集团驻福贡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段光兴说,2019年,怒江大峡谷生态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产值达到3620.7万元。

小小草果成为福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既保护了生态,让自古以来围着山坡地、只懂得种包谷、一年见不到几个钱的贫困群众找到了增收脱贫的支柱产业。

福贡山高坡陡,耕地少、产业弱,贫困群众生产难、增收难。

福贡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对县情、贫情的认识,探索总结以往的扶贫实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好山区开发、林业经济、立体农业三篇文章,发展草果、茶叶、花椒等绿色生态产业,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盘活福贡万重山,走出了一条依山脱贫、靠山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

如今,56万亩草果、4万亩茶叶和2.7万亩花椒、砂仁,在装扮莽莽群山的同时,也成为福贡农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前有山、后有江,一山一村落,一坡一寨子,福贡县73124名贫困群众散居在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的密林深处。

让生活在环境恶劣、道路交通条件差、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搬迁下山,开启美好新生活,是福贡县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选择。

石月亮乡左洛底村71岁的傈僳老人邓扒松搬到了依陆底集中安置点。儿子当上护林员,每年有9600元的工资,孙子跑客运年收入超过四万,孙媳妇在安置点超市里上班。一家人过上了与山上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想不到到老了,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全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谈起现在,老人很是感慨。以前在高山,一家人靠种些玉米、芋头维生,一年苦到头,也就吃个饱饭。村里不通路,出山到江边集市卖一些东西,来回得走一天。

搬到集镇,卫生室、管委会都在家旁边,看病、办事走几步路就能到。老人心里很高兴,逢人就说“共产党好,习近平总书记好。”

福贡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选集镇最好的地段建设安置房,先后选派背包工作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志愿队等精锐力量走最远的路、爬最高的山,开展“背包上山、牵手进城”行动。组织志愿者、干部职工开展“一对一”暖心服务,5494户22500人贫困群众如期进城入镇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贫困,曾令重重大山无声,脱贫,却让村村寨寨充满欢声笑语。

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崭新的楼房依山傍水,通畅的公路干净宽敞,高山茶园郁郁葱葱,民族文化广场游人如织,20多家农家乐生意红火。

“这几年,变化太快了,抵得上过去40年。我们怒族人民发自内心‘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走遍福贡山山水水,传授怒族传统文化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郁伍林这样感叹:脱贫攻坚,福贡各族人民收获的不仅是脱贫,更是幸福和文明。

接续奋斗,共创更加美好新生活

春节期间,福贡县577名农民又踏上外出务工之旅。

“幸福生活等不来,要走出去,学技能、学本领。”到珠海务工的搬迁户褚碧辉激动地说,“窝在家里,坐等国家帮扶,一辈子富不了。”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福贡县始终把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2016以来,全县劳动力累计转移163335人次(建档立卡累计86463人次),政府有序组织到省外转移就业58批次3128人,累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7.6亿元。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日子在后头。

初春,上帕镇珠明林村驻村第一书记恒里普带着十几个村民上山勘察地形,准备修建草果生产路。新任党总支书记余友发则带着就业小分队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外出务工。

“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还较薄弱,还得拼命干。一刻也松懈不得。”恒里普说,工作队要继续带着老百姓发展好草果,让群众的家底更厚实。

新征程、新生活、新奋斗,福贡干部帮扶不停顿,老百姓发展生产不停歇。

扶贫暖心团时刻把搬迁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组织群众学技能、转观念、提素质,融入新家园,过上好日子。

就业小分队发扬“背包精神”,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动员外出务工。

驻村工作队带领群众种草果、茶叶,建烘干厂房,教授线上销售技能,拓宽收入渠道。

各族群众把“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转化为决战决胜深度贫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人人争着发展生产,户户争着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行走福贡大地,沿江两岸,车来人往、新楼林立。高岭山腰,水泥路如彩带般跨涧绕山,向密林延伸。崭新民居掩映在茂林翠竹中,沟箐山梁,草果飘香、瓜果满坡。一个个曾经封闭、贫困的村寨,在精准扶贫的春风中绽放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

瀚海春潮涌,风劲帆正扬。当前,福贡11.89万各族儿女正乘着精准扶贫的春风,踏着跨越发展的鼓点激昂,以十足的信心和干劲,前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