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数字林业总体建设方案

2022-10-13 11:39:09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数字云南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工作安排,推动我省数字林业建设,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林草现代化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草业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进林草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惠民富民,建设生态文明和中国最美丽省份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应用引领。以国家战略、业务需要、市场需求为引领,开展林草智慧化工作。

迁建并举。充分利用现有林草资源数据,做好已建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迁移接入,避免重复建设。

安全规范。应用系统和安全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确保项目安全可靠。

创新驱动。兼顾先进性、实用性,考虑长远发展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

政府引导。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健全接入机制,建立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运行制度。

稳步推进。按照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合理布局、示范带动,规模化稳步推进。

三、发展目标

通过数字林业的全面规划和落地实施,到“十四五”末,全省数字林业架构全面建成,信息基础设施高端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协同高效,数据统计分析迅速准确,运维保障体系安全可靠,实现“行业监管实时化,资源管理精准化,产业服务智慧化,生态文化大众化”的发展目标。

四、重点工作

2020—2025年,组织实施 “12111”数字林业工程,即全面推进“林草感知一张网”“数据汇聚双中心”“资源管理一张图”“产业服务一平台”“生态文化一窗口”五大工程35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以五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即:以“林草感知一张网”推进数据采集体系建设;以“数据汇聚双中心”推进数据管理体系建设;以“资源管理一张图”“产业服务一平台”“生态文化一窗口”推进数据应用体系建设。

(一)构建天空地监控体系,集成“林草感知一张网”

以资源管理、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监测为重点,构建卫星遥感、航空摄影、视频监控、定点观测、地面巡护一体化的生态物联网综合监控体系,有力推进天空地人四网联动的“林草感知一张网”建设,不断提高林草数据采集能力,实现行业监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有效保护林草资源。

1. 以卫星影像云平台为主的天网建设

卫星遥感是林草感知系统的主体,是资源调查、监测和灾害预防的重要信息来源,具有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时效性好等优点。“十四五”期间,在云南省林业双中心现有林草卫星影像云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卫星数据种类,不断提高影像的分辨率和时效性;加强数据在林草部门共享使用频度,不断提高卫星影像数据在林草行业的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基层应用培训,加大在基层林草管理部门的推广使用力度。

2. 以视频监控为主的空网建设

视频监控具有实时、高清、直观、易操作等特性,在森林和草原灾害预警预报、林草资源数据采集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全省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全省组网,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上的作用。不断总结和完善建设模式,织密监控网络;积极探索视频监控网络与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巡护及其他感知系统的联合应用,建设省州县三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对辖区内的防火监控进行全方位管理,实现林火提前预警、精确定位、科学调度和及时处理;充分发挥视频监控不间断数据采集作用,积极探索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监测等业务上的应用。

3. 以地面物联网感知设备为主的地网建设

通过地面物联网感知设备对重点区域的大气、水文、土壤、水质、生物等生态环境因子进行监测,搭建生态环境因子监测评价系统,对重点区域生态状况进行分析和研判;利用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建立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治可视化决策分析系统,推动林草有害生物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空间化、智能化;以自然保护地为重点,综合运用地面人员巡护监测、无人机采集、智能视频监控、红外相机监控等多种手段,部署智能视觉感知系统,实现对主要旗舰物种的协同感知、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构建协同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助推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科学研究,为制定保护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4.以护林员巡山护林为主的人网建设

各类护林员是林草资源保护的重要“神经网络”,也是重要的数据采集者,依托护林员队伍,可源源不断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源。各州(市)、县(市、区)既要发挥护林员巡山护林作用,也要有相应机制充分调动护林员第一线数据采集的积极性,建设好以护林员巡山护林为主的人网信息工程。

(二)探索共建共享新机制,推进“数据汇聚双中心”

依托中国林业双中心建在云南的便利条件,通过林草云平台建设、林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展林草自有数据、政府开放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第三方产学研合作数据的汇聚、整合、存储、交互、清洗、转换、标准化等工作,积极探索数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新机制,实现“数据汇聚双中心”,不断强化林草数据管理体系建设。

在中国林业双中心(云南省林业双中心)汇聚数据的基础上,各州(市)林草局可根据需要建设本地数据中心,与省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建共享。

1. 林草云平台建设

林草云是数字林业的重要基础设施,采取同城双中心加异地灾备中心的“两地三中心”建设模式,选择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建立满足数字林业需求的林草云平台。

(1)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安全、节能、智慧的设计理念,在昆明市布设服务器、存储、网络和机房运行环境等物理承载实体。考虑适当冗余,支撑多用户、多业务,满足大批量用户并发高速访问,保证不同业务彼此隔离,保证整个数字林业所有系统能正常高效运行的思路,开展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2)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建立本地数据备份系统,确保毁坏数据能快速恢复。加强云南灾备中心建设,同步建设国家级灾备中心,最终建成“两地三中心”的容灾模式,形成高扩展、高性能的数据容灾备份体系,确保数据安全,提升数据可靠可用性。

(3)云安全防护系统建设

按照国家等级保护三级系统的要求,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终端接入安全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统一的5A管理平台,应用口令认证、数据证书等身份认证技术,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可控性。

(4)云管理和运营中心建设

在管理节点服务器组成的集群上部署云管理平台,统一调度和管理虚拟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内各类资源。配置设备识别管理、网络配置管理、权限配置管理、对外接口管理等功能,实现对虚拟机、存储、负载均衡、虚拟网络等逻辑资源的实时监控、调度分配、综合分析、动态扩展、故障预警处置和运营管理。

2. 林业大数据中心建设

云南省林业双中心是全省林草行业数据的共建共享中心,负责数据的汇聚、治理、分发。以行政方式汇聚公共基础和林草政务数据,以市场机制汇聚市场行为和科学研究数据,以服务共享汇聚大众数据,探索数据共建共享新机制,实现“百川分流终入海”。

(1)数据标准规范建设

围绕数据、技术、制度、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标准规范建设,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和产品服务清单,支撑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行和服务,推动大数据中心迈入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

(2)林草数据汇聚和清洗

对存量数据进行汇聚和清洗,采取规范化扫描、在线录入更新、文件导入、服务对接、前置机接入等方式,建立由公共基础、林草监管、资源培育、生态保护、林草产业、林草改革、科技创新、生态文化、行业治理等9大类数据库组成的基础层数据库,构成林草大数据主体,构建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专题数据库群。

增量数据为最新林草资源监测数据,由数据采集相关单位通过迁移或接入数据管理系统,利用统一的数据库接口,经汇总、处理、转换和标准化后,汇聚入库。

(三)统一林草资源数据库,实施“资源管理一张图”

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林草空间基础信息体系,是林草大数据应用的主要场景。按照省级主导、州县配合,建设全省林草资源“一张图”,并赋予“一张图”的基础性、唯一性、合法性地位;出台林草系统内部各业务类型间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管理不重不漏;建立“县级实施、州级管理、省级审批”的“一张图”更新和修订制度,各司其职、共建共享;制定“一张图”使用管理办法,强化和规范“一张图”系统的应用。以“资源管理一张图”为手段,不断加强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持续提高资源管理的准确化、精细化、实时化、高效化水平。

1. 统一技术标准

建设“一张图”,标准是关键。在自然资源部门的领导下,梳理各类业务需求,制定统一技术规范,明确各类林草资源区划调查标准,杜绝交叉重叠;研究提出新标准出台前地块交叉重叠问题的处理办法,促进新老标准顺利过渡。以统一的技术标准推动“一张图”的建设和使用。

2. 建设林草资源“一张图”

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空间基础,汇聚全省各类林草资源和保护管理数据,建成多源海量数据集成、二三维可视化展示,多层次、全方位反映各类林草资源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全省林草资源“一张图”,为林草资源安上监视器,将生态保护修复决策置于可视化的现实场景,推动“以数管资源”向“以图管资源”的林草管理方式变革。

全省林草资源“一张图”,按照“省建、州管、县用”的模式统一组织建设,统一管理,分发使用。强化和规范“一张图”系统的应用,推动实现辖区内林草各类数据一体化采集、共享、挖掘、分析和展示,支撑全省各级林草部门业务需求,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

3. 建立“一张图”修订和更新制度

建立“县级实施、州级管理、省级审批”的“一张图”修订和更新制度。根据行政审批、巡山护林以及公众反馈发现的“一张图”上的错误,县级林草主管部门派技术人员现场核实后,逐级上报省级部门审批后修订;依托“林草感知一张网”,配以专项调查,由省林草局每年至少组织1次统一的全省性林草资源“一张图”数据更新。随着技术进步,探索建立林草资源“一张图”实时动态更新制度。

4. 全面推动实施“资源管理一张图”

积极推动林草资源“一张图”在林草系统内各业务部门的广泛应用,以应用促建设,以应用求完善。林草系统内部与资源管理相关的各业务部门资源数据必须统一标准入库、上图。在林草资源“一张图”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部门需要组织开发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保护地、野生动植物、天然林、公益林、生态修复、行政审批等各类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各应用系统与全省林草资源“一张图”共用数据库和底图,实现各类资源边界清晰准确,数据共享互动。到“十四五”末,全面实施“资源管理一张图”,即全省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全面依托“一张图”管理林草资源、审批行政事项、发布资源数据、回复大众关切。

(四)服务特色林产业发展,搭建“产业服务一平台”

以“面向市场、服务林草、致富林农”为目标,搭建“产业服务一平台”,实现林草资源、林草产业、空间地理、自然社会等数据信息深度融合,推动林草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建立林产品品牌培育平台、流通服务平台,使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消费环节实现信息共享,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把优质特色林产品、优质森林旅游产品和特色康养基地推向社会大众;建立林产品信息集中发布和预测预警系统,维护林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权益;建立林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行“一品一码”和全程数据采集,实现林产品从原料采集到客户购买查询的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建立林产品创新服务平台,着力突破林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五)聚焦生物多样性优势,建设“生态文化一窗口”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建设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资源库;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网上展览技术,创建数字标本馆、生物博物馆、VR体验馆、科普宣传馆等,以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的表现方式,宣传展示云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建立网络古树名木园、森林草原景观和野生动植物直播观赏平台,开启林草生态文化展示、宣传、交流之窗,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

五、实施计划

按照“应用引领、迁建并举、安全规范、创新驱动、政府引导、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断深化全省数字林业建设,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各重点项目工作。实施计划分前期(2020-2022年)和后期(2023-2025年)安排,根据需要和技术经济条件尽可能提前实施。

前期(2020-2022年):制定数字林业建设技术标准,完成全省林草数据汇集并按规定开放共享,完成卫星影像云平台、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预警系统、林草云、智慧运营中枢、数据传输网络、林草数据库集、现有数据库和系统迁入、古茶树管理系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系统建设,启动林草视频监控体系、林草资源“一张图”“互联网+林木采伐”服务平台、智慧湿地、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系统、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云南省林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开发和应用。

后期(2023-2025年):完成林草视频监控体系、林草资源“一张图”“互联网+林木采伐”服务平台、智慧湿地、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系统、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启动并持续开展林草航空监测体系、林草资源管理物联感知系统、护林员管理系统、林草综合分析评价平台、林长制管理平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国有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林草资源行政审批系统、特色林产品智慧服务系统、坚果大数据平台、森林康养服务平台、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系统、林草数字馆、林草科技信息平台、林权交易(收储)中心及其他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各建设项目的应用和升级。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数字云南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省林草局成立林业双中心建设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建设思路,组织和领导全省开展数字林业建设工作;各州(市)、县(市区)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本地区数字林业工作。

(二)设立专门机构

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数字林业工作机构,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带动林草职工转变思想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形势,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数字林业建设。明确数字林业工作机构为各级各部门数据汇聚、管理和发布的专业机构,并牵头负责数据共建共享工作。

(三)完善投入机制

数字林业建设是公益事业,同时兼具市场化特征。应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进各类资源要素集聚,形成资金投入合力,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一方面,争取国家在年度安排生态建设、林草信息化建设等任务时给予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国家项目落地云南实施。另一方面,积极统筹多层级、多领域资金,探索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推进数字林业建设、运维和应用系统开发由第三方社会主体承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健全市场化服务制度,通过市场化服务收益反哺数字林业建设和运营。

(四)强化科技支撑

数字林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创新性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先进信息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优势,鼓励相关企业和单位应用主流技术和方案,参与数字林业建设。研究构筑全品类、全场景应用模式和支撑环境,科学布局,在全省打造一批试点示范基地,推动建设数字林业生态体系。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坚持产学研联合,汇聚技术力量,对大数据、感知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研究,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平台优势,实现数字林业项目持续升级和服务能力提升。

(五)积极培育市场

贯彻国家林草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遵循林草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鼓励和支持林草全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搭建龙头企业、社会个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购销链,线上线下融合,促进木材供给、特色林果、特色种养殖、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市场发展。探索林草大数据市场化服务与收益机制,完善数据质量认证体系、数据源追溯体系。促进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交易制度,创新和完善林权交易定价机制,探索更大范围林权收储服务机制,促进场内交易,规范流转行为,保障林权流转公平、公开、公正,促进林权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从根本上保障林农和林草企业的根本利益,推动长期规模化经营与效益。

(六)着力宣传引导

高度重视数字林业建设的宣传工作,精心策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发挥智能推送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抓好项目和政策解读,让相关部门、单位、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数字林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宣传数字林业建设目的及其作用,吸引广大企事业单位、智库和创新创业团体参与,汇聚资源、技术和人才,形成数字林业建设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