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当晚,由大象好在书店、“象形计划”、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和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湄公河》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森罗万象”大象保护跨界分享会在昆明恒隆广场大象好在书店举办。活动上,动物保护组织、媒体、文旅等领域的嘉宾进行了分享交流。
交流与了解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活动中介绍了他们开展野生动物野外监测和社区保护的情况。该中心研修生吴芮封说,人与象要探寻共存之道,人对象的了解,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该中心已在云南多地开展工作,帮助当地居民了解包括大象在内的许多动物的生活状况。
云南途苟放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导演张书睿也在为让更多人了解野生动物而努力着。“作为一名影像工作者,我通过拍摄影像资料,让更多朋友了解到亚洲象的生活现状以及亚洲象保护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张书睿说,云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亚洲象等野生动物保护上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但野生动物保护要想真正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社会大众的知晓与参与。希望通过创作优秀的纪录片等作品,让民众更了解野生动物,提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守护与践行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可持续旅游项目经理王璁介绍,大象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它们的排泄物能给土壤施肥、为植物播撒种子。大象的存在意味着健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可以为当地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王璁说,如今我们在旅游时,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很多,人类的行为可能对野生动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拒绝消费象牙等非法野生动物制品,从自身做起,践行可持续旅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的生态资源和环境。”
对于王璁的倡议,在场的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十分赞同。
云南康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CEO唐素君说,康藤公司一直秉持绿色环保理念、践行可持续的旅游开发。在元阳哈尼梯田,他们把露营地建设在一个废弃的小村庄上;在腾冲高黎贡山露营基地的开发建设中,把帐篷和栈道架构在空中,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减少对地面植被的影响。希望通过这些绿色环保的旅游开发方式,帮助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爱伲庄园代表龚海伦说,在爱伲庄园的咖啡林,不时可以惊喜地“偶遇”野象等野生动物。他们为此设立了标识,宣传引导游客保护野生动物。如今,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希望能领略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他们将继续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守护好绿水青山。
责任与合作
“象形计划”致力于邀请各国各领域的动物保护者分享野生动物保护的故事,呼吁公众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作为“象形计划”的发起人之一,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中国项目官员陈姝对于各方合作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保护大象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图片里看到它们,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陈姝说,大象保护不止是科学家和政府部门的工作,社会各界都可以发挥特长、发挥作用。她希望通过这次“森罗万象”活动,吸引更多力量关注大象保护。
在昆明人心中,大象书店是“文艺”和“格调”的象征。此次“森罗万象”活动的举办地——位于昆明恒隆广场的大象好在书店,是大象书店打造的一个全新文化空间。当“象”与“象”相遇,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大象书店联合创始人饶娆说,云南是大象的故乡,正是因为云南是康养之乡、好在之所,千百年来大象才能在云南生生不息。今后,大象书店希望发挥好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积极倡导野生动物保护,传播具有云南本土味道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为云南及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营造一个相遇相知的空间。“我们想通过‘大象’展示云南形象,连接东南亚国家。同时,也希望大象好在书店成为大家在昆明温暖的家。”
当晚分享会上,《湄公河》杂志社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关于象的主题互动,为现场观众介绍了云南与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故事。
近年来,在《湄公河》杂志社等云报集团国际传播平台中,“人与自然”始终是一个重点话题。特别是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的故事,在对象国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加深了云南与周边国家人民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明年5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昆明举行。对此,当晚参加“森罗万象”大象保护跨界分享会的朋友们都表示:要持续关注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将与国内外机构合作,把绿色云南、生态云南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外国朋友。
云南网记者 刘子语 王世学 王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