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

2025-05-12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距今5.18亿年,是“世界古生物圣地”,是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精美、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特异的埋藏方式赋予其罕见的美感,使这里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2012年7月1日,在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截至目前亚洲首个,也是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岩石和化石展示了非凡的、保存精美的生命演化记录,是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多样化演化的见证。几乎所有的后生主要动物类群都起源于这一短暂的地质历史时期。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地质证据代表了化石保存的最高质量,展示了早寒武纪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澄江化石地世界遗产是最早的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记录之一,更是一个深入认知早寒武纪群落结构的独特窗口。

 

 

澄江化石库惊人发现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澄江帽天山找寻高肌虫化石,他对着断层挥了一榔锤,眼前出现了一块栩栩如生的化石标本,腿肢保存得非常好,那一刹空气似乎静止了。他呆呆地看着标本,手在抖,过了好久才缓过神来,凭借经验,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从未发现的、后来被命名为长尾纳罗虫的新物种。

这一锤砸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随后的几天里,侯先光又陆续发现了林乔丽虫、尖峰虫、腮虾、节肢动物、水母、蠕虫等古生物化石。这些发现从此打开了一扇古生物宝藏的大门。

澄江生物群吸引了全球关注。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北大学等都在这里进行了持续多年的研究。迄今为止,澄江化石的研究成果已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科学》等发表50多篇论文。在每4年举办一次、被誉为国际古生物学界“奥林匹克”的国际古生物学大会上,澄江生物群一直是热点话题。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保护澄江化石地,玉溪市和澄江市多年投入建设的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2020年8月对公众免费开放。2021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暨云南省自然博物馆挂牌。这是中国首个依托遗址展示化石地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自然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万余件珍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展出4000多件珍稀标本、100多个古生物高仿真模型,系统讲述了宏大的地球生命演化故事。

2023年5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博物馆界的“奥斯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