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龙陵县三江口国有林场,隶属于保山市龙陵县林业和草原局,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始建于1984年11月,由大松坡采育场、大白坟采育场、平达林管所、龙新林管所合并而成。主要职责为:宣传贯彻林草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保护国有林地、林木、草原,加强火源管理,做好辖区内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做好辖区内的森林资源培育、林草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管理,掌握辖区内的森林资源状况和动态、研究制定林场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做好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资源禀赋
林场经营总面积6773公顷,有林地面积6653公顷,管护公益林面积5520公顷,森林覆盖率98.26%,森林蓄积量63.53万立方米。
核心价值
林场是典型的生态型公益林场,有林区30余片,涉及9个乡镇,主要树种为云南松、思茅松、栎类、木兰、杜鹃等。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已知有动物137种,植物470种,重点保护植物有疣粒野生稻、长蕊木兰、云南红豆杉、桫椤等,是云南省重要的种质资源库,也是我省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干热河谷类型生态体系之一。林场辖区内抗战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林下产业、乡土旅游资源等交相辉映,融山、水、林、温泉为一体,拥有大量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景观。辖区内有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松山大战遗址公园,是震惊中外的滇西抗日主战场,被授予了“全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奉献卫国戍边教育基地”“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荣誉。林场澡堂山林区、蕨叶坡河林区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常年水温60摄氏度左右,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大围山大花石古人类遗址、尖山威灵寺、龙山伏龙寺、打摩山打摩寺、镇安大雪山地母寺等都是当地较好的乡土文化旅游文化资源。
管理成效
林场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围绕林下种植、林副产品收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经济林果等林产业,努力探索出符合林场多种经营发展的新路子,提高林场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林场依托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以打造石斛全产业链条为重点,探索发展出“生态+”的新路径,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林场已成为龙陵县林业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不可替代的组成部份,是龙陵县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森林资源储备基地,也是怒江、苏帕河及径流区其他河流的水源涵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