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老君山林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被外貌 何德明 摄
文山市老君山国有林场,始建于1958年10月,前身为文山县老君山森林经营管理所,1963年更名为文山县国营老君山林场,2017年更名为文山市老君山国有林场,加挂文山市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牌子,隶属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林业和草原局,为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乌蒙山脉南支薄竹山,距文山市城区60多千米,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屏边苗族自治县接壤,涉及小街、坝心、薄竹3个乡镇,属南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是文山三七的发源地。
资源禀赋
林场面积9339.27公顷,森林蓄积量135.4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8%。
核心价值
林场最高峰为薄竹山主峰,属滇东南第一峰,海拔2991.2米,最低海拔为他披河汇入顺甸河处,海拔1385米。林区物种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素有“北回归线绿洲”“绿色天然水库”“绿色天然氧吧”之称,被誉为“古生物活化石”“天然物种基因库”。
管理成效
林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林长制工作机制、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等。林场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完成区域植被调查、珍稀濒危植物引种试验等工作;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