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管理。位于云南西部,地跨保山、怒江两州市,贡山、福贡、泸水、隆阳、腾冲五区(县)。总面积405200公顷。1983年批准为省级保护区 ,1986年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评定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物种多样化中心横断山区的核心、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重要模式标本产地。这一地区物种丰富度和特有化程度居于世界大陆区系的前列,被中国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确认为"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2003年作为"三江并流"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自然遗产。200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51个林业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森林植被类型丰富,高黎贡山与怒江、独龙江并肩南下,形成明显的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景观,可划分为7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44个群系。其中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记录有维管束植物256科1196属489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云南红豆杉、长蕊木兰、光叶珙桐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桫椤、贡山三尖杉、长喙厚朴等多种。记录有兽类154种,鸟类419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56种,鱼类4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白眉长臂猿、金钱豹、白尾梢虹雉、羚牛、林麝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红腹角雉、白鹇、穿山甲等多种。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和山地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多种珍稀及濒危动植物种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白眉长臂猿为代表的灵长类,以白尾梢虹雉为代表的雉类,以大树杜鹃为代表的杜鹃花科植物,以及多达440多种的兰科植物。保护区所在区域不断有大型哺乳类动物新种被发现,1976年发现赤斑羚,1981年发现黑麝,1990年发现贡山麂,2011年发现金丝猴家族新成员--怒江金丝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