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红河州2014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会议在屏边召开,各县市林业局、财政局分管工作的副局长及州、县两级相关科(股)室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2013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分析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安排部署了新一年的公益林管护和资金兑现工作。省林业厅相关处室的领导出席会议并作指导。
会上,屏边县林业局就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了"林业生态绿州、林业景观美州、林业产业富州"和"绿色经济强州"的发展战略,并把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森林红河"作为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实施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目前,全州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达12586.91万元,初步形成了公共财政支撑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现了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和管护全覆盖。全州通过公益林修编,43.5%的林地划为公益林,56.5%的林地划为商品林,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两类林结构体系;通过"管好公益林,用好补偿金",森林覆盖率达46%,比2004年增加9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868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80万立方米。同时,实现了集体林区由"村提留、乡统筹"落实管护经费向公共财政补助专项管护经费转变;由兼职管护、附带管护向专人管护、承包管护、专业队伍为主管护转变;由季节性、一般性管护向常年性的责任区管护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与当前农村"统分结合"经营体制相适应的路子。全州的公益林补偿面积已由最初的437.07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220.48万亩,直接惠及31.17万农户近131.09万人,并有4112名农民直接从参与公益林管护中得到了劳务费收入。其中,受益最多的乡镇每年补偿资金达149.98万元,受益最多的林场每年补偿资金达56.65万元,受益最多的村每年补偿资金达68.73万元,受益最多的农户每年补偿资金达2.8万元,充分调动了全社会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会议指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不仅事关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且关乎成千上万林农的切身利益,事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会议要求,各县(市)要按照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总体要求,深化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宣传报道,不断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林业、财政部门要密切协作,着力抓好公益林的管护,着力保障林农利益,着力创新管护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健全森林生态补偿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抓好各项相关工作,巩固补偿成果,推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林业生态绿州、林业景观美州、林业产业富州"、"绿色经济强州"建设,为把红河州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红河州林业局 张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