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昆明市林业局开展新造林地苗木冻害情况调查

2014-02-19 08:46:39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2013年底,大雪后气温急聚下降,先后出现四次强霜冻天气,对苗木造成冻害影响,为了解低温天气对近几年新造林苗木的影响,昆明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14年2月上旬,对近年开展的"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技术推广示范"、"低效林景观改造栽培试验示范"、"苗木基地"项目区苗木霜冻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区域涉及昆石高速公路沿线、呈贡区、西山区、宜良县、西山区团结乡等区域。调查的树种有冬樱花、旱冬瓜、川滇桤木、黄连木、球花石楠、三角枫、肋果茶、藏柏、昆明海桐、滇合欢、清香木、车桑子、火把果、叶子花、小叶榕、大叶榕、胶连翘、红花榉木等。通过调查,昆明海桐、滇合欢、清香木、车桑子抗寒能力弱,受冻害严重,从地表根部以上全株干枯,清香木根部树皮出现冻裂;冬樱花、川滇桤木、肋果茶受冻害较轻,只在苗木顶端出现树叶干枯或于整株苗木20%-30%处出现顶端枯死现象;旱冬瓜、黄连木、三角枫、球花石楠、藏柏、火把果未受冻害影响。叶子花、小叶榕、大叶榕、昆明海桐、胶连翘、红花榉木等苗木在"苗木基地"整株死亡现象十分普遍。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在项目地块中坚持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全部采用了乡土树种,但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高温、急速低温等恶劣气候的影响,乡土树种在同一地块不同地段受小气候、小环境的影响差异明显,如:昆石高速公路沿线阳海面山昆明海桐在风口、山顶等地段已全部冻死,而在地势低凹处、箐沟等地段则长势良好。

建议:在坚持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采用多树种点状不规则混交模式实施造林,以克服大面积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苗木死亡之后造成的林窗。造林时注意小气候、小环境对树种的影响,在山顶、风口等地段选择保存率较高的树种进行造林。(昆明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