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图1)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属温凉性高原季风气候。大山包湿地位于金沙江及其主要支流牛栏江交汇处,集水域、沼泽、草甸为一体,是中国湿地的独特类型,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2004年12月,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局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面积5958hm2。1994年建立大山包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9200公顷,大于国际重要湿地面积。据调查,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72科197属358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8种,种子植物66科190属350种,有水生植物28种,湿生植物239种,陆生植物91种;脊椎动物5纲28目68科253种,其中:鱼类3目5科7种,两栖类1目3科6种;爬行类2目3科11种;哺乳动物7目21科63种;鸟类15目36科166种;昆虫有15目71科223种(其中1个新亚种、1个中国特有种、10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布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大山包湿地具有以下重点保护价值:①位于越冬候鸟迁徙线路上,是许多珍稀濒危越冬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②黑颈鹤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类,是中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全球易危物种,其栖息的大山包是中国已知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单位面积数量最多的区域;③大山包分布的沼泽化草甸湿地是乌蒙山区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2004年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负责黑颈鹤和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2008年9月25日由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来,国际重要湿地管理机构通过开展执法、监测、科研、社区共管、科普宣教等工作,使国际重要湿地内的沼泽化草甸湿地得到很大恢复,根据监测,2012年在大山包越冬或经大山包中转到周边越冬的黑颈鹤数量达1200多只,约占世界黑颈鹤总数的六分之一,越冬期延至210天以上。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图2)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玉龙县境内,处于金沙江流域集水区内,是地质活动形成的闭合和半闭合的高原内陆湿地,由沼泽、水面和湖周森林构成的高原淡水湖泊,1998年6月建立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局列为国际重要湿地(面积3560hm2 );2005年定为全国"野生动物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据调查,分布有湿地植物24科36属44种;哺乳动物14种;鱼类有10科21属25种;鸟类44科130属233种,其中水禽有8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拉市海湿地具有以下重点保护价值。①分布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黑鹳、黑颈鹤;II级保护动物灰鹤、大天鹅等,以及青藏高原特有种斑头雁等重要水禽;②具有云贵高原特有的海菜花群落;③位于候鸟迁徙线路上,是许多珍稀濒危越冬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④位于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且种类丰富,该地区是中国植物三大特有中心的新特有中心区域之一。
2003年5月13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管理条例》,2002年7月成立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拉市海湿地进行保护管理。在保护区管理局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拉市海湿地资源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水禽种类从保护区建立之初的57种增加到89种,数量从建立之初的2.5万只增加到2010年最多的10万只。
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图3)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面积1985hm2,距离县城约30公里, 属高原淡水湖泊。具有山地温带和山地寒湿带两种主要气候类型。碧塔海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湖泊被山地完全包围,湖周为茂密的原始森林,是一个封闭状的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1984年4月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局列为国际重要湿地。以碧塔海为依托建立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据调查,区内分布有种子植物140科568属2275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20种,被子植物136科559属2255种;鸟类171种;爬行动物11种;两栖动物13种;土著鱼类17种;昆虫493种。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具有以下重点保护价值:①分布有显著数量的中甸重唇鱼这一特有物种;②具有在横断山生物地理区,由水毛茛、中甸乌头等特有物种组成的"五花草甸"特有群落-沼泽化草甸;③以香格里拉县作为分布下限的极高山分布物种杉叶藻群落;④位于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是中国植物三大特有中心的新特有中心区域;⑤位于越冬候鸟迁徙路线上,是许多珍稀濒危越冬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是高原特有鹤类黑颈鹤的重要越冬栖息地之一。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是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普达措国家公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每年均有数十只黑颈鹤来此地越冬,这些越冬个体均属黑颈鹤的中部越冬种群,估计中部越冬种群数量仅300多只,因此,保护该地区的黑颈鹤,对保护黑颈鹤的中部越冬种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图4)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 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并流纵谷区东部, 属高原淡水季节性湖泊。1984年建立省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局列为国际重要湿地,面积3435 hm2,国际重要湿地面积大于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据调查,分布有兽类9种;两栖类2目5科13种;鸟类9目12科41种,其中水禽6目8科35种;保护价值包括:①青藏高原金沙江流域(长江上游)的重要湿地,在承接冰雪融水、保持水土和控制洪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分布有国家I级保护濒危动物黑颈鹤、黑鹳、胡兀鹫、白尾海雕;II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大天鹅等重要水禽;③极高山分布种杉叶藻群落分布的下限,该群落分布面积已明显下降;④区域内生境多样,由草甸、沼泽、水面和湖周森林构成。据2009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纳帕海湿地越冬黑颈鹤的种群数量约为36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