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油橄榄之梦"的"周恩来总理引种油橄榄50周年"纪念活动在昆明市海口林场举行。活动由中国经济林协会、中国绿色时报主办,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专业委员会、昆明市海口林场承办。旨在缅怀周恩来为解决国家六十年代粮油危机,不远万里从阿尔巴尼亚引种油橄榄的历史。并以此为平台,举办论坛,促进全国油橄榄研究、种植、加工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橄榄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纪念活动由中国绿色时报常务副社长柳维和主持。云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冷华,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巡视员于建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据悉,1963年底,周恩来在阿尔巴尼亚进行访问时发现,阿尔巴尼亚的主要食用油是从油橄榄里榨取的,周恩来希望能借助这种油料经济作物改善中国当时食用油供应匮乏的局面,当即表示要向国内引种。于是,阿尔巴尼亚赠送中方1万株油橄榄树苗,在全国12个试种点引种试验。昆明市海口林场属重点试种区之一,共分发到2200株油橄榄苗。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来到海口林场,亲手种下了一株象征"中阿友谊"的油橄榄。周恩来总理再三嘱咐林场职工,要像抚育自己的小孩子一样,种好管好油橄榄。当年引种的油橄榄存活1470株,已大树成林,"总理树"已被昆明市政府列为"第一名木"。
冷华说:"50年前的今天,敬爱的周总理在昆明海口林场亲自种下了油橄榄树,拉开了云南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序幕。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省种植面积曾达到8万亩,但由于缺乏加工企业和市场支撑,80年代后期,云南油橄榄引种栽培出现停止甚至倒退。十一五以来,以保证国家粮油安全为前提,云南依托得天独厚的条件,认真总结油橄榄引种栽培经验和教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服务主体的原则,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开展油橄榄引种试验、良种培育、丰产栽培试验示范和基地建设。目前,油橄榄已成为云南木本油料产业继核桃、油茶、澳洲坚果之后,主要发展的树种。"
云南气候类型多样、木本油料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始终把木本油料产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山区综合开发的重点,全力推进。截至2013年,云南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4450万亩,产量70万亩,产值200亿元。核桃、澳洲坚果的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据悉,截至目前,云南已审定了佛奥、皮瓜尔、软阿斯、科拉蒂、鄂植8号、豆果等6个适宜云南发展的油橄榄良种。(厅宣传中心 杨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