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林区"创建活动开展,从2014年开始,沾益县大力推行林区"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化管护"模式,加大对护林员队伍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林区治安管控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高度重视,林区治安管理出新招
护林员是林木资源的守护员,林情上达的信息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案件查处的助理员,在森林资源管护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职能。为规范森林资源管护行为,增强护林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护林员队伍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沾益县对护林员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查找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全县森林资源管护实际需要,提出了"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化管护"的思路。2013年底,沾益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办法,县林业局印发了护林员管理县级检查实施细则,开始在全县推行林区"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化管护"模式。通过半年的实施,强化了对护林员队伍的管理力度,提高了对林区治安的管控能力。
二、精细谋划,林区网格化管理建机制
沾益县根据各乡镇、村委会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护林员队伍情况、管护能力、管理难易程度等综合情况,在全县10个乡镇大力推行"林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一是对每名护林员划定3000亩至5000亩的管护面积;二是每个管护区相互衔接,不留死角,做到森林资源的应管尽管;三是制作管护地形图,形成一张管护网,护林员的姓名、所属地、管护面积、界线等信息一目了然;四是每个护林员随身携带巡山日志,对当天的巡护情况进行记录;五是对全县的专职护林人员467人提高工资待遇,从往年的人均月工资200元增加到800至1200元。
三、强化监督,队伍管理考核立规章
沾益县建立了森林管护人员信息簿,将"沾益县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办法"、"沾益县护林员县级检查实施细则"、12个森林防火瞭望台、11个瞭望哨、各乡镇、村书记、主任、林管员、护林员姓名、职务、手机号码、管护片区、管护面积、四至界限等信息编印成册,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县林业局、县森林公安局和乡(镇)林业站负责对护林员实行"六查一通报一考核"。
(一)六检查:一是检查上岗情况。对发生脱岗、漏岗一次的,扣当月50%管护费并进行谈话;再次发生脱、漏岗的一次性解聘。二是检查巡山日志。检查每天的巡护情况是否进行了详细的、如实的登记。三是检查发现制止违法情况。对管辖内发生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处理、登记和上报情况。四是检查在管辖区域内有无违法开垦、私挖乱采、盗伐林木、新造林地放牧等情况。五是检查森林病虫害发生、上报和配合防治情况。六是检查野外火源管理情况。
(二)一通报:对"六检查"结果、处理情况,由乡(镇)林业站每月一次向辖区内的全体护林员进行通报,总结当月管护情况,对不合格的护林员进行调整,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将给予年终奖励。
(三)一考核。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将全县的林管员、护林员和乡镇林业站纳入县级年度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汇总的得分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四、探索创新,林区网络化管护提效率
沾益县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林区网络化管理新模式,计划筹资60余万元在全县建立天翼GPS手机可视化系统,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林区管理当中。今年来,在白水镇及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试点,已对白水镇的65名护林员和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的7名工作人员配发了单个价值1150元的手机。手机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一是可以定位,监控护林人员是否在岗(管护区内);二是可以将发案现场适时情况的图片或视频传回指挥中心,供指挥中心决策。该系统的建成,将对森林防火、林政资源管理和林区治安管理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实施方案正向当地政府报批中。
沾益县通过加强对护林队伍的管理,建立网格化和可视化系统,林区治安秩序得到了好转,案件发生有比较明显的下降。2014年上半年共发案138起,同比2013年上半年涉林案件共发生227起,下降了39.21%。其中,刑事案件5起,同比2013年上半年刑事案件7起,下降了28.57%。(厅综治维稳工作办公室 俞涛 谭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