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云南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成效斐然

2014-09-23 08:50:35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近年来,云南省创新生物防治,利用"病毒"制剂防治第一大森林害虫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全省松毛虫发生面积由以往的300多万亩,下降到目前的100万亩左右,松毛虫历史性发生重灾区红河、文山、玉溪、昆明等地松毛虫得到了有效控制,曾经饱受松毛虫危害的森林重新焕发了生机。

松毛虫病毒是松毛虫类害虫的致命性传染性病原体,主要感染松毛虫及少数鳞翅目害虫,对人畜、害虫的天敌如小蜂类、食蝇类、及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物种不具任何感病作用,是一种极良好的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有保护及恢复作用的超级杀虫剂,这种病毒可通过遗传传染给松毛虫下一代,在下一代害虫生存条件恶化时群体发病死亡,因此具有可持续控制害虫的特点,防治一次至少可持续控制3-5年,多则10年以上。

利用"病毒"防治松毛虫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方面成绩突显。

根据多年的连续跟踪观察,利用病毒防治过的松毛虫历史重灾区,松毛虫病毒病在松毛虫种群内广泛流行,虫害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如:红河州弥勒县境内11万亩云南松和华山松林长期受文山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危害,自2002年以来,每年使用病毒防治松毛虫1万亩左右,连续3年,现在当地松毛虫的危害已彻底得到控制,全县境内松毛虫数量长期处于较低无灾害水平,松毛虫天敌如小蜂类,食蝇类种群数量增加(病毒对天敌无害),走遍全县,偶见松毛虫,解剖及室内观察,95%以上都携带病毒,说明病毒已完全扩散传染,松毛虫病毒病自然流行于林间,当地松毛虫危害得到了持续控制。

利用病毒防治松毛虫在维护"经济贸易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云南由于所处的地域特殊,森林的第一要务的生态安全,但94%的山地面积,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出路在山,其中的林下药材种植、野生食用菌等林下经济是山区人民致富的重要来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如使用化学农药,不但污染了环境,使森林生态系统及防治害虫的工作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也严重影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2013年欧盟从云南省出口的野生食用菌中抽检出农药残留,欧盟即利用这次野生食用菌中抽检出农药残留设置了贸易壁垒,限制了云南野生食用菌的出口,遏制了云南野生食用菌经济的发展。然后,云南省野生菌协会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使用病毒防治松毛虫的林区采集的云南野生食用菌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未检出任何农药残留。可见,利用病毒防治松毛虫在维护"经济贸易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利用病毒防治松毛虫在维护"森林食品安全"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

维护森林食品安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当今森林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等是云南出口创汇的重要传统产品,在进行松毛虫防治中选用松毛虫病毒,能够避免林下农药残留和水源污染,森林食品安全得到了全面的保障。(省林检局 王忠祥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