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州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建立健全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林业低碳经济发展。
一是以林业生态建设夯实固碳减排基础。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以来,全州投入国家、省、州林业建设资金28.06亿元,新增林业贴息贷款8.24亿元,财政贴息5112.29万元,带动社会投入超过20亿元。共实施人工造林361.1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防护林、石漠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人工造林75万亩;新增封山育林96.62万亩;森林抚育为主的森林经营1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1200万亩。目前,全州活立木总蓄积量达87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7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56%,绿化覆盖率达39.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07平方米,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多年达98%以上,城乡人居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二是以林业产业促进低碳经济稳步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思路,将产业发展作为民生林业的重点,全州林业产业可用资源已突破1100万亩,其中木本油料基地153.5万亩;林下资源种植面积达130万亩;天然橡胶种植超过120万亩;木材可用资源面积超过800万亩,仅人工种植发展的用材林就达300万亩。特色林果、观赏苗木、棕榈、八角、草果、绿化观赏苗木等均已达到相当规模。滇南苗木交易市场、蒙自林业产业园区等在规划建设中,林业科技推广、林权服务、林业调查规划、林业种苗州县两级体系有效建立,初步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林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门类齐全、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2014年林业总产值达105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1300元,进一步促进了林农植树造林、兴林富民的积极性。林业发展走上"两增一减"良性发展轨道,为改善红河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以农村能源建设保障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按照 "减量、增资、提质、增效"的原则,深入动员部署,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农村能源建设。5年全州完成沼气建设3.7万户,节柴改灶项目5.4万户,太阳能热水器5.1万台。全州已累计建成沼气池27.7万口、改灶70万户、太阳能11万台,折合每年节约薪柴172万吨, 相当于保护了130多万亩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