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龙陵县“四大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014-12-24 14:51:29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龙陵县林业局以开展环保世纪行主题活动为契机,围绕"珍惜自然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实施好绿化荒山行动、水源林区保护、农村节能减排、绿色生态走廊"四大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该局以绿化荒山行动为抓手,积极推进"绿色屏障、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四绿工程建设,着力破解新农村建设周边生态脆弱区绿化荒山步伐缓慢、影响农村生态建设的问题,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助力。今年林业部门共投入资金146.1万元,完成乡村绿化面积1.68万亩。其中投入资金14.6万元绿化庭院面积0.17万亩(植树10.4万株),投入资金131.5万元进行四旁绿化面积1.51万亩(植树93.9万株)。另外,积极推进10个示范村、20个快进村、50个进步村的绿化荒山行动。今年已在"两江四路"沿岸沿边、荒山荒坡、城镇面山等重点区域实施生态恢复治理造林7.3万亩,目前乡村绿化率已达40%。

该局把实施"水源林区保护"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将绿化重点放在县城及乡镇周边、村寨水源保护区、怒江与龙川江流域的新农村建设区域,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依托义务植树、夏季造林、封山育林等项目,严格落实"水源林区保护"工程的计划、种苗、地块、树种、管护、责任和项目,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添力。今年共完成义务植树56万株、夏季造林4.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到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达305万亩和1295.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达67.85%和71%,有水源涵养林点(区)和饮水重点保护林点(区)1600多个。全县现有的300万亩森林如同"天然绿色水库",其蓄水能力相当于30个投资千万元的200万立方米水库。"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山上多栽树,农村好处多,保饮水利农,庄家不愁收......"当地老百姓都这样评价水源林区保护工程。

近年来,林业部门坚持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作为改善龙陵新农村能源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着力推进"沼气池+节能灶+太阳能"农村节能减排元素工程,大力减少农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注动力。目前全县共整合林业、扶贫、农业等涉农部门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沼气池139680口、节能灶51500盘、太阳能1600台,全县19万多农户用上了节能环保灶具。如以沼气池为例来算账:一口沼气池每年可节省砍柴工20个,节省2排烧柴,等于少砍2亩天然林;沼液沼渣用来施肥,能节省肥料钱400多元。"现在我们点灯做饭不用花钱,人畜粪便进沼气池,省时省力又干净,省下山里的树能增值,沼气池、节能灶省钱又生钱......"镇安镇大坝村向阳寨村民熊正荣说。通过"农村节能减排"工程的实施,昔日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结合县委新提出的"一圈一带一片"和"五线一考虑"新农村建设发展新思路,龙陵县把"绿色生态走廊"工程着力点放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上,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增马力。如该局把贯穿腊勐、碧寨、勐糯等乡镇的红勐公路作为"百里绿色走廊带来打造,采取"一乡(镇)绿化一段、一乡(镇)管理一段"的方式,将绿化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到地段、到地块。全县以怒江沿岸、公路两侧、沿江坡地一侧作为重点绿化区域,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公路两侧主要种植柚木、凤凰树、攀枝花树等树种,在沿江坡地上主要种植糯橄榄、铁刀木、泡核桃等树种,在怒江沿岸大力发展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江河护岸林等低碳生态林,充分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作用。3年来,勐糯镇在红勐公路沿线和怒江沿岸种植乡土树种72万株;碧寨乡种植经济林木128万株,实施封山育林2.09万亩,并积极打造怒江面山2个"百里生态经济走廊带"。腊勐乡累计在怒江沿岸种植柚木、铁刀木、澳洲坚果等56.69万株,通过实施"绿色生态走廊"工程,加快了"美丽龙陵"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