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云南林产业主要造林树种培育技术丛书》(油兼用型桉树)

2015-08-24 10:53:45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一、形态特征

材油兼用型桉树云南林产业主要树种培育技术丛书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树种的统称。乔木,少数为灌木。树皮脱落或宿存,脱落后的树干光滑。树干具地下保护器官木瘤,可萌芽成新株。具不定芽或裸芽。叶常为革质,两面具气孔,多型性,一般分为幼态叶和成熟叶。幼态叶对生,成熟叶互生。侧脉多数,在叶缘处汇合成一边脉,常含鞣质性树脂。枝条可自然脱落,形成无节干形。两性花,伞形花序、聚伞花序、伞房花序腋生,圆锥花序顶生。蒴果木质多形,由帽状体、萼筒、果盘组成,种子小。种植较多,表现较好的材油兼用型桉树有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直干桉(E.maidenii)、史密斯桉(E.smithii)、双肋桉(E.bicostata)、亮果桉(E.nitens)、多枝桉(E.viminalis)、樟脑桉(E.camphora)、巴吉桉(E.badjensis)、细叶桉(E.tereticornis)、柠檬桉(E.citriodora)等10多种。现介绍几种优良材油兼用桉树的形态特征。

蓝桉蓝桉是云南省引种最早的材油兼用型桉树树种。常绿大乔木。树皮灰褐或绿色,成长薄片状脱落,脱皮后的树干光滑,呈绿色或浅灰色,树干稍扭曲。幼苗茎呈紫红色;叶片主脉呈紫红色,叶片正面淡绿色,叶片背面大部呈紫红色,绒毛少。幼态叶对生,抱茎,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成熟叶互生,镰形或长披针形。12年生小枝绿色。花单生叶腋,偶有23朵聚生。蒴果较大,倒圆锥形,具4棱,多瘤状突起,果瓣与果盘(萼筒)平齐。种子黑褐色,形不规则。

直干桉直干桉于1951年引种云南。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分枝高,树皮灰褐色,块状脱落,脱皮后的树干灰白或淡黄色,光滑,有斑块。幼苗上部茎绿色。叶背面紫红色,绒毛较多,叶脉和叶片正面均为绿色。幼态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成熟叶镰状披针形或窄披针形。12年小枝圆形,红褐色。伞形花序,有花57朵。蒴果陀螺形或杯形,果瓣与果盘基本平齐。种子黑色或黑褐色。

史密斯桉史密斯桉1986年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引种昆明。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树冠浓密而具光泽,树干下部的树皮宿存,灰褐色,具细条状裂纹,上部树皮成长带状脱落,脱皮后的树干呈灰白色,光滑。幼枝和侧枝红褐色。幼态叶对生,窄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成熟叶互生,镰状窄披针形或窄披针形,暗绿色。伞形花序腋生,有花67朵。蒴果半球形,外缘有突出褐色斑点,果盘窿起,果瓣外伸。种子小,黑褐色。

双肋桉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树皮块状脱落,脱皮后的树干呈灰白色,光滑,在干基部有少量树皮宿存。幼态叶对生,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基部心形;成熟叶互生,镰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深绿色,有光泽。伞形花序,有花3朵,花蕾有2棱,具白霜。蒴果半球形至钟形,具2棱,种子黑褐色,扁圆或不规则形。

亮果桉1986年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引种昆明。常绿大乔木。在原产地树高可达70m,树干通直,树皮呈带状脱落,脱皮后的树干呈灰白色,光滑。干基部树皮宿存。幼态叶对生,无柄,圆形至卵圆形,粉绿色,带光泽;成熟叶具柄,披针形至镰状披针形,有光泽。伞形花序,腋生,有花48朵,花蕾无梗或具短梗,帽状体圆锥形,比萼筒长或相等。蒴果截卵形或偶呈壶形,无柄,果瓣34裂,果盘窄且凹陷。

多枝桉常绿乔木,高达3040m。树皮呈带状脱落,树干上部光滑,白色或黄白色,树干下部树皮宿存。幼态叶对生,无柄,披针形或椭圆形;成熟叶互生,具柄,披针形或狭披针形,淡绿色。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朵,帽状体尖圆锥形,或尖顶半球形,高与萼筒相等。果卵形,或半球形到钟形,果盘宽。

柠檬桉大乔木,高可达40m,径120cm。干形直,分枝高,树皮块状脱落,树干光滑,白色、灰白色、青灰色,有些树皮具斑块。幼态叶45对,对生,卵状披针形,叶柄在叶片基部盾状着生,密被刚毛;成熟叶披针形或窄披针形,有柠檬香味,无毛。伞房状圆锥形花序,腋生,伞形花序有花3朵,再集生为圆锥花序。花蕾卵球形。帽状体半球形,果瓣深藏。

 

二、分布与生长特性

桉树共有945个种、亚种和变种。主产澳大利亚,只有5个种分布在澳大利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如尾叶桉(E.urophylla)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帝汶岛,剥桉(E.deglupta)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 和菲律宾。桉树天然分布于北纬7°至南纬43°39′之间,现世界共有96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桉树。

我国于1890年首先引种桉树于广州,先后引种桉树300多种,迄今全国共有16个省(市、区),600多个县(市、区)种植桉树。至2008年我国桉树的种植面积达260多万hm2,另有四旁植树18亿株。桉树种植最多的有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四川、江西、湖南等省(区)。

云南约1896年引种桉树,最早引种蓝桉(Eucalyptus glopulus)于昆明,先后引种保存桉树100种左右,至2009年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09个县(市、区)种植桉树,所营造的桉树人工林面积达400万亩,占全省人工林面积的94%。云南引种桉树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4年以前,以观赏为目的的引种阶段。引种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对桉树的生态生物学特性了解甚少,引种的桉树种类和数量少,计10种左右,主要种于庭院、寺庙。第二阶段是19641982年以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引种阶段。此阶段的桉树引种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但对桉树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引种桉树30余种,大部分从国内引进。第三个阶段是1983年开始的有目的、有步骤的生产性引种阶段。桉树进入商业化发展经营,与此同时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桉树试验研究工作,在各项试验研究成果的带动下,桉树开始从四旁绿化,农田防护向山地大面积种植,此阶段引种桉树60余种,种源264个,家系543个,桉树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在云南林产业发展中作出一定贡献,成为云南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蓝桉阳性、深根性树种,生长迅速,喜疏松深厚的土壤。适宜种植的土壤为红壤、黄红壤、紫色土。在土壤干旱,土层浅薄(40cm以下)的地方生长不良。蓝桉抗寒力强,但不耐较高气温。萌芽力强,可实行萌芽更新。木材边材灰白色,心材浅黄褐色,纹理交错,结构略粗,强度中等。在云南适宜生长的海拔范围及气象因子,生长情况及抗寒性见表2-1、表2-2、表2-3。蓝桉种植后6年左右开花结实。在滇中地区,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开花,蒴果13月成熟。产籽率1.5%~2.0%。种子千粒重2.83.4g,每公斤种子有30多万粒。种子室内发芽率90%以上。表2-1几种材油兼用型桉树在云南适宜种植的海拔高度范围及相应的气象因子。

直干桉阳性、深根性树种。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喜疏松深厚的土壤。适宜种植的土壤为红壤、黄红壤、紫色土等。直干桉林木生长快,但在干旱、土层浅薄的地方生长不良。直干桉萌芽力强,萌芽率在90%以上,可实行萌芽更新。抗寒力强。木材边材淡黄褐色,心材稍深,纹理较直,结构细,强度中等。在云南适宜生长的海拔范围及气象因子、生长情况及抗寒性见表2-1、表2-2、表2-3。直干桉种植后7年左右开花结实。在滇中地区,7月下旬至9月中旬开花,14月果实成熟。种子千粒重1.501.52g,每kg种子有60万粒左右,产籽率1.2%1.4%,种子室内发芽率90%以上。

史密斯桉阳性、深根性树种。生长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及疏松深厚的土壤。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红壤,黄红壤,紫色土等。史密斯桉抗寒性强,萌芽力强,可实行萌芽更新。木材浅褐色,心材苍白色,硬且重,较耐久。在云南适宜生长的海拔范围及气象因子,生长情况,抗寒性见表2-1、表2-2、表2-3。史密斯桉种植后7年左右开花结实。在滇中地区,11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开花,果实12月至次年2月成熟。每g带疮粒籽中有生活力的种子250365粒。种子千粒重0.54g,带疮粒籽产籽率3%4%,种子室内发芽率85%以上。

双肋桉双肋桉耐寒力强,萌芽力强,萌芽率在90%以上。据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结果:双肋桉种源的林木生长差异较小,而林木个体的生长差异较大。4年生时最佳种源的林木生长量比最差种源大35%以下,而林木个体的生长量差异在40%以上;桉叶出油率高的种源比出油率低的种源高28%,桉叶素含量高的种源比含量低的种源高13.6%

双肋桉木材是很好的纸浆原料,心材浅黄棕色,纹理稍交错,强度大。双肋桉桉叶出油率高。在云南适宜种植的海拔范围及气象因子,生长情况及抗寒性见表2-1、表2-2、表2-3。双肋桉种植后8年左右开花结实,但结实量少。910月开花,果实23月成熟。每kg有生命力的种子10.6万粒,种子发芽率85%以上。

亮果桉亮果桉为阳性、深根性树种。生长迅速,幼林期自然整枝较差。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的土壤为红壤、黄红壤、紫色土等。抗寒性强,对地下害虫有一定抵抗力。木材淡黄色或粉红色,纹理直,强度中等,是很好的纤维用材。在云南适宜种植的海拔范围及气象因子,生长情况及抗寒性见表2-1、表2-2、表2-3。亮果桉开花结实较晚,且结实量少,种植8年以后开花结实,每克带疮粒种子中有可育性种子261粒。

多枝桉多枝桉1973年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引种于昆明,并于1986年开展种源试验,同时引种到保山、楚雄、弥勒等地。适宜种植范围较广。为阳性树种,喜温暖的气候。对土壤适宜性强。适宜种植的土壤为红壤、黄红壤、紫色土等。其林木生长迅速,抗寒力强,萌芽力强。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多枝桉林木树高生长差异不太显著,但胸径生长差异显著。木材淡黄色或粉黄色,硬度中等,纹理通直。在云南适宜生长的海拔范围及气象因子,生长情况及抗寒性见表2-1,表2-2,表2-3。多枝桉每克带疮粒种子中有可育性种子347粒。

柠檬桉柠檬桉为喜光、喜温树种,不耐低温。在云南适宜种植的地区为中亚热带更温暖一些的地区直至热带北缘地区。1975年以前昆明亦有种植,5年生林木树高7.5m,胸径95cm1975年因遭受低温危害且受害严重,而不再种植。柠檬桉适宜种植的土壤为红壤、黄红壤、赤红壤等。能耐一定的干旱贫瘠土壤,其林木生长较快,无性繁殖困难。木材灰褐色,纹理直而有波纹,材质重,坚硬而韧性大,易加工。在云南适宜种植的海拔范围及气象因子、生长情况及抗寒性见表2-1、表2-2、表2-3。柠檬桉的开花期4月,果熟期910月。每克带疮粒种子中有可育性种子106粒。

 

三、经济及生态价值

1、经济价值评价

桉树用途广泛,其木材主要作制浆造纸、三板(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矿柱、建筑、地板、家具等用材,其中制浆造纸用材量最大,每生产1吨干浆需木材4.04.5 m3。云南省种植的材油兼用型桉树如蓝桉、直干桉、史密斯桉、双肋桉、亮果桉、多枝桉、柠檬桉等不仅生产木材,桉叶可以蒸馏桉油,是云南省的重要出口商品。2005年云南省出口桉油4373t,其桉油出口量占全国桉油出口量的70%。桉油是医药、香料、化妆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几种材油兼用型桉树木材的理化性质见表3-1,桉油化学成分含量、桉叶油产量、出油率、桉油主要成分含量见表3-2,表3-3,表3-4

种植桉树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培育坑木用材为例, 8年生的直干桉林,林木平均高17.8m,平均胸径16.5cm,每亩可用作坑木的林木有88株,每株取2.2m长,可得小头直径8cm以上的坑木4根,其中小头直径12cm以上的1根,单价32/根,小头直径9cm以上的2根,单价16/根,小头直径8cm左右1根,单价8/根,每株合计72元,每亩产值为6336元。扣除经营成本3064/亩,其中营林费用650元,采运费用1500元,税费740元,地租174元,每亩纯收入3272元,尚未计入桉油收入。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对材油兼用型直干桉林的多点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其林分7年一个轮伐期,采用动态财务分析结果,净现值为5059/hm2,内部收益率达35.6%,费用效益比为1.59。以富民种植的直干桉纤维用材林为例,2004年采伐,树龄7年,林木蓄积量为10.52m3/亩,出材量为8.94m3/亩,木材价格300/m3,木材产值每亩达2682元,扣除经营成本1240/亩,其中营林费500元,木材采运费550元,各种税费120元,地租70元,其木材纯收入1442/亩;7年每亩共产桉油16kg,平均单价30/ kg,桉油产值为480元,扣除桉油加工成本160/亩,桉油纯收入320/亩,7年生直干桉纤维用材林每亩纯收入合计1762元。

综上所述,可见种植桉树经济效益不菲,经营桉树人工林可望获取木材、桉油等多种综合经济效益。

此外,桉林四季常青,树体高大壮观,树姿优美,花色美丽,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如灰桉(E.eryhandra)、红花桉(E.erythrandra)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而在这一方面也显示出桉树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生态价值评价

桉树人工林的生态价值主要从林地的地力效应、水土保持能力、生物多样性能三个方面加以评述。

1)林地的地力效应

地力包含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林地地力下降是各树种人工林经营共同面临的问题,可通过科学、规范经营及合理施肥加以改善。Davidson1989)对林分状态下不同植物NPK的吸收量研究表明,茶树分别为240kg/hma20kg/hma100kg/hma,橡胶树分别为321kg/hma33kg/hma163kg/hma,杂种尾叶桉分别为76 kg/hma6kg/hma4kg/hma,桉树吸收量最低。Campinhos1993)在巴西测定到7年轮伐的桉树纸浆林林木对NPKCamg的吸收量分别为455kg/hma60kg/hma235kg/hma607kg/hma96kg/hma,而积累量分别为833kg/hma112kg/hma383kg/hma111kg/hma135kg/hma,积累量大于吸收量。

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对造林6年后的雷林一号桉,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没有大的变化,土壤pH值下降8.6%,有机质含量提高13.9%,全N含量提高20.2%,速效N含量提高51.1%,全P含量提高13.8%,速效P含量下降57.5%,全K含量变化不大,速效钾含量提高40.5%。由于集约经营,林木蓄积年均生长量从1986年的2.42m3/hm2·a,提高到1998年的11.83m3/hm2·a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蓝桉、直干桉人工造林后林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进行施肥(对照)的蓝桉人工林,造林3年后与造林前比较,林地土壤的pH值提高3%,有机质含量提高13.5%,全N含量下降47%,速效N含量下降17%,速效P含量下降43.8%,速效K含量下降34%;施肥区与对照区相比较,施肥区与对照区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它营养元素含量施肥区比对照区下降速度大大减小,而施肥区的林木蓄积量比对照区大83%以上,从而说明林地施肥可以减轻桉树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的衰变。此外,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对2.5年生直干桉人工林林地的枯落物量进行了调查,每公顷林地有枯落物5065kg,可折算成每公顷含N58.69 kg,含P2.5kg,含K25.83kg,含Ca63.3kg,含Mg7.6kg。表明桉树人工林也可通过林分的物质循环而培肥地力。另外,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对19年生的蓝桉、直干桉试验林进行了造林前与其19年生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结果为:19年生时林地土壤的pH值比造林前下降了7.6%,有机质含量上升309.1%,全N含量上升24.0%,全P含量下降8.9%,速效N含量上升15.0%,速效P含量上升4.0%,速效K含量下降5.5%。说明随着桉树人工林树龄的增大,林地地力出现营养平衡期或相对富裕期。

2)水土保持能力

根据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在雷州半岛多年的实测数据,当地的年降雨量1520mm,桉树人工林的蒸发量小于1000mm,一般气象观测数据都是蒸发量大于降雨量,而桉树人工林则反之。另据雷州林业局测定,桉树林内相对湿度90%,林外为86%,桉林内比林外蒸发量降低20%Davidson1989)经研究得出,不同植物每生产1k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分别为:桉树510L,合欢属树种580L,针叶树1000L,棉花800L,向日葵600L,蚕豆600L。西南林学院对多种相思树种和桉树水分利用效率(用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比值表示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mg/g)分别为:窿缘桉39.92,赤桉33.73,柠檬桉33.03,厚荚相思21.51,大叶相思15.16,马占相思5.20。赵庭香等(1988)在东门林场测定到窿缘桉林林地土壤含水率为20.4%,桉樟混交林林地土壤的含水率为20.80%,荒山的土壤含水率为18.4%。在云南旱季,桉林内的相对湿度为59%,空旷地为54%,林内高于空旷地。树木的耗水量与其树叶的叶面积指数有关。桉树叶面积指数为1.52.0,相思树为3.04.0,松树为4.06.0。桉树叶面积指数小,所以耗水量少。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19931995年对两种整地方式营造的蓝桉人工林进行了水土保持能力的定位监测,结果为:造林第3年,撩壕整地与荒山比较,径流比值为0.20,泥沙流失量比值为0.42,土壤有机质流失量比值为0.20;穴状整地与荒山比较,径流量比值为0.31,泥沙流失量比值为0.26,土壤有机质流失量比值为0.10。应该说明的是造林第一年上述各项比值要大,是整地使表土疏松之故。

3)生物多样性能

据西南林学院的调查数据,在直干桉人工林内有乔木5种,灌木17种,草本植物61种,计有83种植物。根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在普洱市的调查结果,桉树人工林有植物73个科,97个属,135种;思茅松人工林有植物68科,88属,106种;撂荒地有植物105种,次生常绿阔叶林有植物270种。福建岩溪国有林场对尾巨桉人工林作了植物物种调查,其林内有植物29科,49属,53种。其中双子叶植物占69.81%,单子叶植物占16.98%。各项调查研究表明,桉树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能。

与其它树种的人工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对林地土壤水分、养分的利用率比较高。在相同的时间内,由于桉林林木生长快,生产的生物量多,故消耗的水分和养分相对多于生产较少生物量的其它树种的人工林。进行不同树种人工林林木水分、养分消耗量的比较应以生产相同数量干物质为基础进行比较才具有科学性。桉树生长快,固碳能力(吸收大气中的CO2)强,每hm2桉树林每年可固定8t碳,是很好的碳汇林。综上所述,桉树具有较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利用较少的土地生产较多的林副产品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这是人类社会对林业的要求。桉树速生潜力大,作为商品林经营,只要提高经营强度,必然获取高的收益。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包括桉树人工林在内的各种人工林,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天然林和公益林,充分发挥不同森林类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

 

四、良种选育技术

桉树良种选育技术概括起来分为"引、选、育、繁"几个技术层次,其中包括有目的引种,选择育种(包括种源选择,优良林分选择,优树选择及子代测定,无性系选择),杂交育种,抗性育种、建立良种繁殖基地等内容。

1、种源选择

桉树种源选择就是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地区或某一立地类型选择最佳桉树种源的过程。种源试验即是把自然分布在各地理区域(桉树引种区)的种源样本(种子或苗木)集中于一个或多个地点,对其生长性状以及生理特性等进行对比试验,最终选择出最佳种源供造林用。种源选择的程序包括:试验材料采集,田间造林试验,通过统计分析选择出最佳种源,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性状相关性和地理变异规律分析,进一步了解种源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推广应用。

试验材料采集:桉树种源采集区必须包括该树种的全分布区(引种区);采种林分应是实生林;每个采集点所确定的采种母树不少于10株,其母树近似于所在林分的平均木;进行采集点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气候因子、地形、林分状况、母树年龄等的登记,分配种子时应附上此资料。

桉树种源田间造林试验一般采用随机区组设 计,地势比较复杂,种源数较多的情况下,可采用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或裂区设计,64次重复,69株小区,试验期为1/2个轮伐期。造林密度一般采用2m×3m2m×2.5m。各区造林技术措施相同。造林后的观测内容: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物候、生长节律,抗性,木材理化特性,桉叶出油率等。生长量每年观测一次,生长节律每月观测一次,根据不同的选择目标,观测内容应有所侧重或简化。桉树优良种源选择指标主要包括:林木生长量、木材特性、适应性、抗性、桉叶出油率,生产力等。根据不同的选择目标,选择指标应有所侧重。桉树种源评选分单项和综合指标的评选。单项选择如对林木的生长性状,桉油产量等进行分别评选;综合选择是对多个性状包括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综合评选。单项选择在试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聚类分析法进行评选。如史密斯桉优良种源选择的标准是平均数加1个标准差。综合选择一般采用坐标综合评价法或指数法进行评选。如果试验以当地种源作对照,那末优良种源选择用其对照作标准进行评选。

另外,对桉树林木的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时,可用方差分量估算遗传力。根据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的有关研究结果,史密斯桉种源的林木蓄积遗传力为0.869,遗传增益为0.246。还可利用各项试验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性状相关性及地理变异规律分析。如生长量与经度、纬度、海拔、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采用各年度种源排序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采用最后一次生长量测定数据与之前各年度生长量测定数据进行各种源早一晚相关分析,通过各项分析进一步了解各种桉树种源的生长特性及生态生物学特性,便于推广应用。至2005年前云南省林科院共引进蓝桉、直干桉、史密斯桉、双肋桉、亮果桉、多枝桉、巨桉、赤桉等树种种源264个。经试验分别筛选出这几种桉树的澳大利亚优良种源31个。它们分别是蓝桉T1-10L1-10C1-1011915,直干桉121251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