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562号建议的答复

2017-09-26 09:48:32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云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

0562号建议的答复

 

徐东等37代表:

们提出的关于把楚雄州建成"滇中绿色屏障"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滇中腹地,属生物多样区富集、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生态较脆弱的区域之一,处于全省"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中三屏的"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为生态战略要地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有着突出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早在2011年,我省就编制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规划(2011-2020年)》,规划布局中将楚雄州作为全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林业部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同时结合楚雄州提出的"绿色楚雄、美丽彝州"的发展目标,楚雄州绿色屏障建设成果显著,成绩斐然。

一、加快生态修复,打牢绿色屏障基础

楚雄州"十二五"之初编制了林业建设规划,突出抓好天保、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快木本油料、低效林改造等基地建设,优化任务布局,突出规模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十二五"期间,完成义务植树0.52亿株,造林266万亩,低效林改造201.99万亩。2016年,全州完成营造林43.67万亩,占国家和省下达全年营造林计划的146.78%,其中完成人工造林38.67万亩,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179.13万株,占与省签订责任状的147.39%;完成绿色通道建设公路绿化1662.18公里。全州森林面积、森林碳汇、森林覆盖率增加,生态修复进程加快。经全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统计,2015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覆盖率达到65.86%提高了2.3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1.08亿立方米增加了0.1亿立方米,超额实现"双增"目标,为楚雄州绿色屏障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实施重点工程,全面构筑绿色屏障

一是全面开展天保二期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6.3万亩、封山育林44.1万亩、森林抚育61.4万亩。2016年,全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3256.12万亩,分流安置森工企业职工上山管护1150人,聘用护林员5429人,管护任务完成率达203.7%,使全州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十二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67.64万亩,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5万亩、巩固成果人工造林56.14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6万亩;完成补植补造13.68万亩。2016年,全州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0.2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3万亩,巩固成果人工造林3.35万亩,补植补造3.64万亩,开展技术培训9004人,均完成计划任务的100%。通过退耕还林实施,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是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沼气池0.9万户、节柴改灶3.3万户、太阳能6.1万户。全州已建成沼气池19.6万户,节柴改灶46.3万户,太阳能14.5万台,年均节约薪柴1445万吨,相当于每年保护了36万亩森林免遭砍伐。2016年,完成太阳能热水器20473户,推广节能炉灶7000户,完成计划任务的100%

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持续开展。"十二五"期间,投入生态效益补偿金7.69亿元,全州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1289.92万亩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权属为国有的190.5万亩纳入森林管护,公益林实现了生态效益补偿和管护全覆盖,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基本形成。2016年继续下达10县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9126.27万元,兑现补偿资金12899.2万元,兑现率达100%

是森林防火工程取得好成绩。"十二五"以来,共下达楚雄州森林防火资金5427.91万元,建成38座瞭望台,指挥中心11个,建立了季节性专业扑火队124支,半专业队284支,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指挥系统11个,森林火灾保险参保面积达3159.58万亩,基本形成了州、县、乡三级扑火指挥体系,大幅提升了楚雄州预警监测、通信系统、信息指挥系统、防火阻隔系统、扑火装备及队伍、保障系统等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

以上实施的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成为楚雄州全面构筑滇中绿色屏障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生态保护,打造立体绿色屏障

截至目前,全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9个(分县),面积284.05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6. 7%。已建森林公园3个,国家公园1个,自然湿地保有量31.05万亩。先后完成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三期建设项目、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绿孔雀调查保护项目,完成全州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开展了雕翎山、昙华山等15个省、州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楚雄哀牢山国家公园申报争取工作。加大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力度,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全州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自然湿地保有量列全省第8位,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例全省第9位。从各类保护地到生物多样性,从森林生态系统到湿地生态系统,为楚雄州构建了立体生态安全屏障。

四、深化林业改革,优化绿色屏障建设环境

楚雄州先后出台了制定出台了《楚雄州深化林业改革专项方案》、《中共楚雄州委 州人民政府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经济林木确权颁证工作的意见》。全州2901.64万亩集体林地,已确权2890.81万亩,确权率为99.6%,发放林权证41.73万本,发证面积2864.77万亩,发证率99%2016年,全州共发放经济林木权证30457本,发证面积79.86万亩,办理抵押宗地数348宗,抵押面积12693亩,抵押贷款金额7158万元;着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拓宽林农融资渠道,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全州林权抵押4094,林权抵押贷款面积达60.45万亩,林权抵押贷款金额达13.93亿元,贷款惠及农户和各类涉林企业;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推动林权依法规范流转。年内,全州林权流转10382宗,流转面积122.53万亩,流转金额5.57亿元,完成对流转集体林权林地基本信息的清理。通过深化林业改革,为林业发展增加了活力,优化了环境。

五、发展民生林业,助推绿色屏障建设

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核桃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以野生菌为重点的林下经济产业,以松香为重点的林产化工产业,木材加工产业和林木种苗、花卉产业。2016年底,全州已发展特色经济林710万亩,其中核桃530万亩,板栗51万亩,花椒44万亩,油橄榄4万亩,水果32万亩,实现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47.2亿元。核桃面积居云南省第三位,产量居第四位。2016年,组织申报"林业重点项目""十、百、千重点项目""高原特色农业项目"11项;省级下达贷款贴息计划11824万元,安排贴息资金2115万元。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6年全州完成林业社会总产值13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2%。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预计达2750元,比上年增加250元。

六、提升应急能力,为绿色屏障保驾护航

一是森林防火取得显著成绩。楚雄州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不断健全森林火灾"三大"体系,建设了州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指挥系统、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2016年,全州共发生森林火灾3起,火灾次数同比下降50%,过火面积27.92公顷,森林受害面积13.35公顷,森林火灾受灾率0.007‰,杜绝了重、特大森林火灾,实现了零伤亡,全州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当日扑灭率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取得了楚雄州自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以来的最好成绩。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控体系基本建立,2016年,全州共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面积31.08万亩,发生率为0.98%,成灾面积为1.93万亩,成灾率为0.61‰;共防治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面积30.69万亩,防治率为95.67%,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蔓延,为楚雄州安全生态屏障建设保驾护航。

为加快楚雄州生态建设,目前我厅正在积极协调,帮助楚雄州开展国家储备林项目申报工作,项目拟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发展银行贷款288亿元,地方和建设单位自筹108.08亿元,政策性贴息29.88亿元。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批,正在编制政策性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将促进楚雄州生态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和飞跃。

我厅将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楚雄州绿色屏障建设,以更加积极、更加富有成效的工作促进楚雄州林业的发展,让楚雄州的滇中绿色屏障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样板。

 

 

                              云南省林业厅

                              20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