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发现珍稀兽类--红鬣羚

2017-12-07 10:02:40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近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泸水管护分局、贡山管护分局通过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进化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持续合作,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和贡山县境内开展综合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中,通过红外相机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内拍摄到一种身被棕红色毛发的中型有蹄类动物,经多方专家鉴定,该物种为红鬣羚 (Capricornis rubidus),隶属于偶蹄目 (Artiodactyla)、牛科 (Bovidae)、鬣羚属 (Capricornis),根据《世界哺乳动物手册》 (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 和《有蹄类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等著作记载,该物种分布于缅甸北部钦敦江和恩梅开江上游山区。此前在中国境内尚无准确分布记录,而此次发现证明在中国境内的高黎贡山怒江片区同样分布有红鬣羚,为中国境内大中型兽类物种又一新纪录。另外,毗邻怒江州的保山市腾冲市境内日前也报道发现该物种存在。

红鬣羚

红鬣羚

此前,保护区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在对当地傈僳族同胞的走访过程中得知,怒江州高黎贡山原始森林中存在一种红色的鬣羚,当地人称之为"海啪"。据监测项目负责人之一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陈奕欣博士介绍,自201311月在泸水市辖区内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后,很快就拍摄到了这一物种,但考虑到鬣羚属物种分类地位争议较多且形态、毛色可能随地域、季节和年龄变异的特点,在难以采集DNA样本的条件下需要长期红外相机监测以获取大量照片数据予以证实。幸运的是,随着红外相机监测强度的逐渐加大,目前已在保护区泸水市和贡山县辖区内的众多位点、不同季节拍摄到不同年龄段的"红鬣羚",并且有同一地点先后拍摄到中华鬣羚和"红鬣羚"的现象,经专家多方鉴定最终确认了红鬣羚的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权博士表示,由于高黎贡山处于喜马拉雅、中国西南山地和印缅三大世界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地带,复杂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类型为包括红鬣羚在内的众多珍稀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完美栖息地,无愧于"世界物种基因库"的称号。

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已将红鬣羚列为近危物种 (NT, Near Threatened),指出该物种在缅甸正面临盗猎和栖息地退化的威胁,种群严重破碎化并呈下降趋势。而本次发现表明红鬣羚在高黎贡山怒江片区内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种群,分布范围比早先预计更广泛。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说:"随着近年怒江州境内陆续发现并监测到怒江金丝猴、戴帽叶猴、羚牛、云猫、白尾梢虹雉等珍稀濒危物种,说明广袤陡峭的高黎贡山地区是一块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宝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自然博物馆",仍有大量未知的惊喜有待人们探索,同时反映出保护区的工作卓有成效地保护了包括红鬣羚在内的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和其天然的栖息地"。目前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加强对红鬣羚的调查和监测,与各科研单位和兄弟单位加强合作,深度推进针对这一濒危物种的科学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