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厅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一次会议第385号提案的答复

2018-07-17 15:29:07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云林字〔201833

马夏林委员:

您在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云南木本油料产业扶持力度的提案》,已交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云南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省气候类型多样、木本油料品种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力。1995-2000年,省政府启动实施第一期、第二期干果基地建设,省财政连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开启了我省木本油产业建设大幕。2001年之后改名为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省级财政持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各地把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认真抓好落实。在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全省林农、林企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林业部门重点推进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工作,奠定了云南作为全国重要木本油料基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基础。"十三五"以来,全省木本油料产业的重点转向基地提质增效和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阶段。

截至2017年,全省木本油料基地总面积5100万亩,年产量122万吨,综合产值335亿元。其中,全省核桃面积4300万亩,产量116万吨,产值318亿元,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有永平、昌宁、凤庆等8个县,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的有漾濞、南华、鲁甸等28个县,其中:漾濞、昌宁、大姚、楚雄、南华、凤庆、会泽、鲁甸8个县(市)先后荣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荣誉称号;大理州被评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全州12个县(市)有96%的乡镇、88%的行政村、50%以上的农户种植核桃,核桃成为山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全省油茶面积380万亩,产量1.7万吨,产值3.7亿元,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的有富宁县、广南县、腾冲市;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有凤庆、盈江、龙陵、砚山、丘北等5个县;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的有建水、金平、昌宁、隆阳、陇川、梁河等6个县(区)。全省澳洲坚果面积220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4.8亿元,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的有永德县、盈江县,超过5万亩的有景洪市、云县、镇康县、临翔区、芒市、隆阳区、昌宁县。永德县获"中国澳洲坚果之乡"荣誉称号,也是全国第一个澳洲坚果之乡。全省油橄榄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0.08万吨,产值0.2亿元,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的有永仁县、玉龙县,超过1万亩有永胜县、峨山县、德钦县、香格里拉市。全省119件林业类地理标志产品中,腾冲红花油茶、宾川拉乌核桃、漾濞核桃、景东核桃、漾濞大泡核桃、大姚核桃、昌宁核桃等7种木本油料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57件林业类"云南省名牌产品"中,木本油料类产品达到10件。云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核桃、澳洲坚果种植和生产地区,主产区农户来自木本油料产业的人均年收入突破1500元。核桃、油茶、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成为主产区林农增收的"致富树""摇钱树",很多山区农户靠种植木本油料摆脱了贫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机制2008年,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签订了《建设云南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同年,省林业厅与省发改委牵头编制了《云南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木本油料产业作为支撑我省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加大了政策保障力度。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自2009年起,省财政每年筹集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核桃、油茶、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其中核桃产业专项扶持资金1.3亿元"十二五"期间下达木本油料产业扶持资金13.4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0.65亿。完成基地建设1400.5万亩,其中:核桃基地1020.9万亩,油茶基地92.3万亩,澳洲坚果基地92.7万亩,油橄榄基地11.6万亩,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75万亩。另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防护林工程等项目中的木本油料树种造林,以及州(市)、县级投资和企业自筹建设,全省各地大力建设木本油料基地。"十三五"以来,我省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和提质增效项目扶持资金,全部通过因素法计算并切块到州(市)级,由州(市)、县级自主决定安排具体建设项目,2016-2017省级共计下达木本油料产业专项扶持资金3.97亿元,扶持基地建设103.2万亩,扶持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217万亩。

三是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以大龙头带大产业,加快木本油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以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通过政策支持倾斜、产业资金奖励等方式,积极鼓励引导林业产业经营主体从一家一户松散型发展模式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集约化模式转变,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目前,全省从事木本油料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达500多户,763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中,涉及木本油料产业有258户,占比33.81%;全省近5000个林农专业合作社中,涉及木本油料种植、加工、销售的专业合作社有1000多个,涉及农户4.5万多户。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能力。2009以来,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云南省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为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省林业厅制定出台了《云南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规范》、《云南省木本油料种苗管理办法》,规范了全省木本油料种苗生产经营活动,全省已通过省级审(认)定且仍处于有效期的核桃良种113个、油茶良种19个、澳洲坚果良种13个、油橄榄良种9个;编印了《云南核桃栽培技术手册》,摄制了核桃栽培技术宣传片,全省宣传推广"选一块好地、挖一个大塘、种一株优质苗、施一担农家肥、浇一桶定根水、盖一块地膜、围一圈篾笼""七个一"种植技术标准,推行标准化种植全省现有核桃、油茶、澳洲坚果、油橄榄等丰产栽培示范基地5万余亩。2011以来,全省大力加强木本油料"良种使用率、苗木合格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保存率、挂果率和收益率""六率"建设,扎实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健康发展。科技支撑上,有以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为主的木本油料研发单位,有以高原木本油料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等为主的创新平台,有以及云南省木本油料研发创新团队、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核桃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等两个创新团队,科技支撑能力得以不断增强。

五是不断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召开林业金融服务协调工作会议,目前全省19个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开通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森林资源评估协会等,推广经济林木所有权、林地经营权等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全省林木权证抵押贷款金额已突破30亿元;积极完善政策机制,放活林地经营权,开拓民间投资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依规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木本油料产业;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项目,我省2017年从国家林业局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总额超过30亿元,通过林业贴息贷款项目杠杆作用,带动各类资金投入林产业超过45亿元,有力促进我省林业产业发展,如:核桃产业林业贴息贷款总额9.11亿元,占全省贴息贷款总额的29.95%,贴息金额4039.16万元,占贴息总额的45%。其中:核桃种植和抚育类贷款5.61亿元,贴息2729.88万元;核桃加工项目贷款3.48亿元,贴息1303.89万元;核桃收储类贷款0.02亿元,贴息5.39万元。

二、当前制约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因素

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我省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标准较低、投入较少,经营管理水平、单产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新疆、湖南等地存在较大差距,全省挂果核桃平均亩产不到60公斤,亩产值仅1350元,对比优势不明显,且由于资源基数大,提质增效任务较重;另一方面,按照核桃种植周期计算,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我省投产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我省核桃投产面积为2012万亩、占总面积的46.8%,其中盛果期面积为865万亩、占总面积的20.1%,到2020年,投产面积将达到3000万亩左右,盛果期面积将达到1300万亩左右。未来几年,随着投产面积的不断增大、产量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将面临较大压力,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企业规模小,层次低,产品少,带动力不强。虽然目前全省有不少林业"龙头企业",但真正称得上"龙头"的并不多。大多数企业以原料供给型、资源消耗型、初级加工型为主,产品比较单一,产业链短,产业体系不健全,产品附加值低。以核桃为例,经统计,我省核桃仁初加工占核桃总加工量的75%以上,深加工消耗的核桃仅占全省核桃产量的8.74%。同时,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弱,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销售半径小,对整个产业的辐射性、带动性不强。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乏,精深加工产品缺乏。2017年初,全省抽样调查了204家核桃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中仅有研发或技术中心11个,创新团队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从事研发人数222人;虽已经获得专利191项,但其中一半以上为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数量仅占专利总数的22.65%。同时,由于全省木本油料的加工企业技术装备配置普遍较低,使得产品以初级加工居多,深加工产品缺乏,造成木本油料产业产出效益低,很难实现产品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增值效益,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下降,市场占有率低。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省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的思路和省委、省政府打好"绿色食品牌"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着力提质做优"一产"、创新做强"二产"、扩容做大"三产",推动木本油料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控规模,提升一产发展质量。在种植品种和规模上,适度控制并稳定核桃种植面积,因地因市适度种植澳洲坚果、油茶、油橄榄等,增强品种互补性,解决好种植品种和规模不平衡的问题。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大一产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推广运用,提升种植、管理水平,规范采收、清洗、烘干等环节,增加单产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种植农户增产增收。

二是培育品牌,推动二产快速发展。加大木本油料生产、加工标准制定工作力度,建立全省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选择合适区域建立云南木本油料国际交易中心和区域性交易中心。以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结算、统一服务的运营模式提供批发交易、展示直销、物流配送、进出口代理、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等全方位服务。加大对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标准,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查,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责任追溯制度,打响云南木本油料"绿色食品牌"

三是扶持龙头,培育和壮大经营主体。加大与工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认真制定帮扶措施,加强政策指导,因企施策,推动我省木本油料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壮大产业发展经营主体。

四是抱团发展,引导本土企业做强做大。加快省内龙头企业培育速度,鼓励支持我省规模化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市场手段做强做大,组建产业联合体或产业集团实体等做大实体体量,通过政府扶持引导破解融资难题,提升产能,培育和做精做优一批受众面广、产品特色鲜明、消费群体稳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五是金融支持,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一是调整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投资结构,加大对生产加工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二是调整现有林业贴息政策,增加林业贴息资金规模,加强与各银行部门协作,从省级层面按3%的比例专门针对从事二产三产的市场主体进行贴息。

六是招商引资,做好本土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服务工作。紧紧抓住"招大商"这个关键核心,按照《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招商工作方案》、《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工作指南》要求,与招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分类建立招商引资目标企业目录库,联系对应国企、央企,广泛对接国内外规模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引进品牌、资金、技术等产业发展要素,帮助我省本土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七是搭建平台,通过宣传推介促进产品销售。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展销会,在全国主要一线城市举办产品推介会。利用好昆明农博会平台,争取筹办2018年木本油料产业坚果展销会,与临沧市政府共同办好国际澳洲坚果大会,邀请相关商会、协会以及国内外知名进口商、贸易商、经销商、设备厂商和企业等参会。协调全省各类宣传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商平台等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大云南木本油料产业国内外影响力,提升云南木本油料产品知名度,全面推进云南木本油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省林业厅

                                                                                      201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