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草局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二次会议第50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23 15:43:14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云林函〔2019〕344号

 

李银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强做大全省核桃产业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云南核桃产业基本情况

我省气候类型多样、核桃品种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核桃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力。1995年-2000年,省政府启动实施以核桃为主第一期、第二期干果基地建设,省财政连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开启了我省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大幕。2001年之后改名为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省级财政持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各地认真抓好落实。在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全省林农、林企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林业部门重点推进核桃基地建设工作,并成为全国核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最大的省份。"十三五"以来,全省核桃产业进入以基地提质增效和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转型升级阶段。

 

截至2018年,全省核桃面积4300万亩,投产面积2246万亩,产量119万吨,产值281亿元。核桃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有永平、昌宁、凤庆等8个县,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的有漾濞、南华、鲁甸等28个县,其中:漾濞、昌宁、大姚、楚雄、南华、凤庆、会泽、鲁甸等8个县(市)先后荣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荣誉称号;大理州被评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全州12个县(市)有96%的乡镇、88%的行政村、50%以上的农户种植核桃,核桃成为山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云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核桃种植和生产地区,主产区农户来自核桃产业的人均年收入突破1500元。核桃成为主产区林农增收的"致富树"、"摇钱树",很多山区农户靠种植核桃摆脱了贫困,改善了基础生活条件。

二、关于建议内容及下一步打算

(一)关于"制定核桃系列标准"。目前,我省共发布《核桃苗木繁育技术规程》《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等12项地方标准,覆盖核桃产业生产过程从种苗繁育、种植、加工、病虫害检验检疫及监测、核桃制品质量和检测等环节。2018年12月30日,云南核桃水洗果联盟正式成立,搭建了省内首个有利于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2019年6月2日,省林草局和省农业农村厅又在凤庆县组织召开了云南核桃水洗果联盟座谈会,提出核桃产业要"实施规范管理和现代化、标准化、有机化生产"。2016年,临沧市科技局承担"核桃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集成技术等成果推广示范"项目,以临沧大泡核桃"林凤一号"、"临宝"、"高山宝"为主栽品种,采取"五个一"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建设核桃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5000亩和林下不同模式套种示范基地1100亩。下一步,省林草局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核桃产业调研,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找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针对性强的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完善涵盖核桃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质量评控机制、价格监管机制,规范核桃产业发展,提升云南核桃在全球核桃市场中的话语权。

(二)关于"创新完善核桃扶持工作机制"。2016年以来,根据财政预算改革的要求,我省木本油料建设项目预算下达方式已作改革,省级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和提质增效项目全部通过因素法计算并切块到州(市)级,省级不再进行项目安排,由州(市)、县级自主决定安排具体建设项目。2018年,中央造林补贴安排木本油料21122万元,其中临沧市7000万元;省级木本油料提质增效安排资金10000万元,其中临沧市850万元。省工信厅制定了《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评选管理办法》、《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试行)》和《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指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刺激新增投资。近年来,省林草局和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服务全省核桃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一步,省林草局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核桃产业工作分工,共同促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结合核桃产业发展需求,共同制定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及有关投融资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化解产业发展难题。

(三)关于"加快核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坚果(含核桃和澳洲坚果)是省委、省政府致力打造的"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为促进坚果产品流通,省林草局将会同省商务厅加快推进云南国际坚果(核桃)交易中心建设工作,力争2019年确立交易中心投资主体,并按规范程序完成立项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2020年,云南国际坚果(核桃)交易中心完成筹建工作并挂牌营业;2023年前,将交易中心逐步细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根据发展趋势建设核桃、澳洲坚果交易中心,推动形成澳洲坚果价格体系,发布澳洲坚果价格指数。省商务厅将会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研究制定《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交易中心五年规划(2019-2023年)》,为推进坚果等八大重点产业交易中心建设提供文件依据和方向引领。同时,省商务厅还将成立坚果流通等产业专家指导组,拟制坚果交易中心发展报告,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坚果(核桃)交易中心建设发展。省商务厅牵头制定下发了冷链物流项目申报指南,加大财政引导投入力度;正在编制《云南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指导意见》,支持物流企业提升与绿色食品流通需求相适应的公路冷链运输能力,提高冷链物流专业化、标准化运营水平;配合交通、铁路等单位推动铁路冷链班列发展,整合大宗物流运力,交易中心以原产地认证仓库为核心,产业上游整合县乡村级物流,产业下游整合省级物流,打通坚果产业上下游物流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四)关于"提升核桃龙头企业的带动力"。目前,全省现有核桃企业780余家,其中龙头企业123家,占核桃企业总数的15.77 %;核桃加工企业204家,占核桃企业总数的26.15 %。为进一步拓展核桃市场,壮大林草业龙头企业带动力,2018年,省林草局成功举办了云南·昆明坚果博览会;2019年4月,省林草局李文才副局长向国家林草局专题汇报了我省林草产业发展情况,积极争取国家局对云南省林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得到了国家局的大力支持;2019年5月,省林草局组织25家龙头企业参加了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农博会;6月,成功组办了2019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森林生态产品馆";接下来,还将举办2019云南·昆明坚果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第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等。2018年,省科技厅启动了"核桃高效复合经营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核桃优质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选育""核桃功能性系列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核桃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四个重大科技项目;选拔培育"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核桃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安排100万元,开展核桃良种选育、高效核桃栽培技术,新型核桃加工工艺与产品研发等工作,以期提升云南核桃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省林草局将会同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和省投资促进局等,加快核桃产业链布局创新,建设世界一流的集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外合作、市场营销、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及品牌塑造等为一体的核桃服务平台,培育精深加工龙头,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将引进"六个核桃"(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佳沃集团、三只松鼠等核桃知名企业和壮大以云南摩尔农庄和云南磨浆等为代表的现有重点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提升龙头带动作用,鼓励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核桃加工深度,延长核桃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目标,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加大以核桃为主的坚果产业招商力度,推动核桃产业做大做强。一是抓好核桃产业招商。按照引进大企业、打造大产业、培育新主体、搭建新平台的思路,以长三角、泛珠三角、港澳台为重点区域,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核桃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定制个性化招商方案,开展专题、定向、定点精准招商活动,推动核桃产业合作项目。二是积极拓宽招商渠道。充分发挥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异地驻滇商会、外埠云南商会、代理招商机构等的作用,邀请有实力的企业来滇投资考察,提升引资成效。三是建立优质招商项目库,结合国内外核桃产业现状和趋势,找准云南核桃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聘请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化项目策划包装,形成高质量、高潜力、高吸引力招商项目库。精准推介项目,确保高效率达成合作意向。四是做好企业及项目跟踪服务。建立完善全省招商引资督察督办制度,加强项目动态管理、跟踪督办,认真落实省级重大招商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健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机制,提高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全力构建良好的企业服务"软环境"。

    (五)关于"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核桃产业合作体系"。为规范核桃加工活动,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2018年12月30日,云南核桃水洗果联盟正式成立。2019年6月2日,省林草局和省农业农村厅又在凤庆县组织召开了云南核桃水洗果联盟座谈会,总结了做法和经验,探讨研究了问题和困难。下一步,省林草局将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及省绿办,以核桃水洗果联盟为切入点,以临沧市凤庆县、楚雄州楚雄市、保山市昌宁县、普洱市景东县、大理州漾濞县和永平县为中心,推进标准化初加工网点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市场"的产业模式和经营机制;以龙头企业、林农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为重点,全面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制定生产标准,规范各生产环节,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省林草工作,对我局多提宝贵意见。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1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