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草局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72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23 15:59:47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云林函〔2019〕312号

 

郭凤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我省于1996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国家公园这一保护地模式的研究探索,为建立统一规范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积累了宝贵经验。2015年被13部委列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以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战略部署,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作为试点区,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一、关于"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宣传工作非常必要。自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工作一直是我局宣传的重点,我局都曾经组织过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云南日报等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通过《内参》、新闻发布会、电视新闻报道、专栏文章、系列报道等形式,宣传国家公园的内涵和功能,介绍云南省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解读试点工作中公众关心的重点内容。2018年,我局编辑出版了《国家公园·云南的探索与实践》专著,并配合省政协开展"关注美丽家园·走进国家公园"系列活动,扩大国家公园社会影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宣传,总结云南经验,跟踪工作进展,营造我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良好氛围。

二、关于"拓宽国家公园的投资渠道,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经过我局会同省发改委积极争取,2017、2018年,国家发改委分别下达普达措国家公园各4000万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支持其开展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级财政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纳入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畴,也在研究试点期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开展科研监测、自然教育、规划编制等工作的问题。

根据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我局牵头起草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特许经营费的缴纳与使用等内容,并于2018年7月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查。

为了有效解决野生动物给人民群众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我省于1998年就开展探索制订补偿政策,出台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办法》。2010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实现由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补偿方式转变,大幅提高了补偿标准。2014年,我省实现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全省覆盖,至2018年,全年总投保额超过5800万元。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实施后,各州市根据地方经济情况约定补偿对象和补偿标准。例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针对亚洲象造成人员伤亡案件较多的情况,将人员死亡案件的一次性赔付由20万元提高到40万元,增加了伤残补助和住院期间的误工和护理补偿;西双版纳州特别约定了橡胶、香蕉等地方经济作物的补偿标准,使受灾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目前,投保经费主要由省级财政专项保障,进一步提高投资额度和补偿标准的能力有限。对此,我局已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努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为了让原住居民在国家公园的试点建设中享受到利好,我省出台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公园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定向援助、产业转移、社区共管等方式,帮助原住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国家公园内和毗邻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一是社区产业发展长效扶持机制。迪庆州人民政府、试点区经营企业联合出资在核心社区建立访客接待设施,社区居民可以参与服务接待、提供生态农牧产品,每户每年还可以获得不低于2万元的收益分红,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服务技能,还形成了产业联动效应;二是旅游收益反哺社区发展机制。州政府出台了《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反哺社区发展实施方案》,每年从旅游收益中拿出1000余万元资金(2016年起增加为2000万元),专项用于3794名社区居民的直接经济补偿和教育资助,截止2017年,已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三是社区优先就业扶持机制。试点区制定了优先聘用社区居民参与就业的政策,经营企业已为社区解决就业岗位200多个,社区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2%。通过各种机制的有效带动,部分社区家庭的年纯收入达10余万元,已提前步入小康。

三、关于"加大亚洲象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工作的力度"

多年以来,我省在保护野生亚洲象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移民搬迁、栖息地改造、食源地(包括硝塘)建设等工作。"十三五"以来,国家累计投入4300万元,支持西双版纳实施亚洲象保护及人象直接冲突缓解工程,包括建立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亚洲象栖息地恢复、食物源基地建设、保护区周边村寨设象工程建设、加强警示宣传、与老挝亚洲象保护跨境合作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西双版纳州为重点,加大亚洲象保护力度。为了系统保护好亚洲象及其栖息地,我局组织编制了《亚洲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申请国家同意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2018年,省政府已将方案上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关于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挖掘、宣传和推广

傣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中都有很重要的自然元素,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保护的过程。在我省的国家公园功能区划标准中,特别设定了"传统利用区",用于原住居民开展生产、生活活动和保存、展示特有文化及其遗存物。在《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的第十八条也规定要对包括民族文化在内的核心资源进行调查、编目、建立档案,设置保护标志。在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民族民间文化也列为了主要的保护对象之一,并要求公园内新建设的项目应该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下一步,待亚洲象国家公园经批准设立后,我局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管理部门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宣传地方传统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具有生态特征的民族文化。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19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