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草局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二次会议第668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23 16:44:36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云林函〔2019〕247号

 

冯咏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云南省速生人工林建设的提案(第668号)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调整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发展模式

我国木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自给能力弱,结构不合理,珍稀树种用材和大径级用材尤其短缺,木材供应长期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开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一定程度提升了木材供给能力,但木材供给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木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面临进口受限与国内短缺两个风险。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对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等作出安排部署。建设国家储备林是指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这与您在提案中所提"调整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发展模式"的建议高度吻合,建设国家储备林就是促进传统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实现途径,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论的生动诠释,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是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首批试点省区之一,率先开展相关试点工作。2013-2014年,在国家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了国家储备林和后备林划定工作,完成划定156.2万亩。2013年以来,依托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国家投资,完成国家储备林基地试点示范建设50多万亩,集中培育和储备了一批优质珍贵用材林和大径材用材林。通过实施现有林改培,实现了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中长周期珍贵用材林长短结合、以短养长融合发展。随着各地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在各级林草部门大力宣传引导下,营造出了全民关注、社会参与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氛围。近年来,我省主动争取国家支持,调整优化财政投资结构,统筹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和省级林业发展资金,积极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同时,大力推进林业投融资机制创新,红河、大理、楚雄等地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实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积极进展,初步统计,全省利用农发行政策性贷款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10个,审批贷款金额54亿元,已发放贷款金额21.68亿元。

二、关于科学区划,合理布局,完善人工林发展规划

为科学指导全省开展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和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2010年,云南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2011-2020年)》、《云南省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规划(2011-2020年)》。近年来,随着国家储备林建设深入实施,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布局,编制并印发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其中:云南129个县市区有111个县市区列入规划范围,属7大区域之一的西南适宜地区,涉及滇黔桂云贵高原国家筹备林建设工程和滇西横断山脉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2个重点工程建设。根据规划,2018-2035年,全国建设国家储备林2000万公顷,其中云南建设103.23万公顷占全国5.16%。树种上,黔桂云贵高原国家筹备林建设工程主要发展柏木、桤木、杉木、桉树、云南松、竹子等树种中短周期用材林,降香黄檀、云南樟、铁刀木、栎类、红椿、榉树、秃杉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滇西横断山脉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主要发展思茅松、云南松、杉木、桉树、竹子等树种中短周期用材林,柚木、西南桦、印度紫檀、铁力木、铁刀木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十三五"期间,云南重点建设项目有红河州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云南云景林业国家储备林项目、楚雄州国家储备林项目、大理州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等。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19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