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桃壳薄而肉嵌,锥碎蒸之,箍敲为油,胜芝麻、菜籽者多矣"这是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徐霞客游记》里对凤庆泡核桃作过的叙述。滇西临沧市凤庆县是盛产山核桃的地方,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山坡峡谷、田边地头没有不种核桃的,是闻名全国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临沧市是核桃老产区、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多年来,临沧市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把核桃产业作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产业来抓,高位推动,强势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狠抓核桃种植,每年以1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提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80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目标,为核桃产业升级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进入"十二五"以来,工作目标逐步从大规模种植发展向巩固成果、稳定面积、提质增效方向转变,着力在补植补造、品种改良、抚育管理和发展林下配套产业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核桃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800.39万亩。2018年,临沧核桃面积800.39万亩,投产面积550万亩,产量33万吨、产值46.39亿元。
基地建设的"临沧速度"
为高位推动核桃产业发展,临沧市委、市人民政府在2006年9月7日在凤庆县召开了现场推进会,会后的3年,临沧市以年均超过100万亩的"临沧速度"高质量建设核桃基地,成为临沧产业发展史上一个不朽的丰碑。
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群众的积极拥护,使临沧的核桃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在现场会议结束后,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11月3日出台了《关于实施300万亩泡核桃基地建设的意见》和一系列政策,提出"用3年时间新发展泡核桃180万亩,再用2至3年时间发展300万亩,使全市泡核桃面积达到600万亩"的任务目标。各级成立了由书记亲自任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核桃产业列为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的"书记工程"。在宣传发动过程中,各级干部帮助群众算通"经济账""生态账"和"市场账",从而使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在当年,临沧便种植核桃94万亩,相当于往年临沧3年发展面积的总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发展过程中,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市、县每年从各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巡视督查组,对各地核桃种植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人大、政协定期组织视察。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核桃产业发展资金6.4亿元,建成核桃基地800.39万亩,相对集中连片的高产核桃园面积300余万亩,占总面积的37%。
核桃管护的"临沧经验"
随着全市核桃产业的不断壮大,个别地方只注重种植规模,不注重核桃基地管护的问题暴露出来。为切实提高核桃基地建设质量,把核桃真正培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树",2009年6月,市委组织召开了常委会,对核桃管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核桃"三率"建设,在全国首次提出了核桃种植管理的成活率、成长率、挂果率,制定出台了《临沧市关于核桃产业"三率"建设实施意见》和《临沧市核桃产业"三率"建设问责办法(试行)》,对成活率、成长率、挂果率进行细化,同时,要求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切实抓好核桃除杂、松土、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雨季排涝等七个技术环节。标准制定后,召开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领导大会,并现场直播了会议,在全市掀起了大干核桃"三率"建设的"大会战"高潮,短短一个月,全市共开展技术培训568137人次,大会战成为临沧历史上宣传发动最深入、组织化程度最高、技术培训最广泛、保障措施最有力、责任落实最具体、投入人力物力最多、抚育管护最彻底最到位的一次会战行动,使核桃基地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层层签订发展责任状,实行领导挂钩、党员挂钩、干部挂钩、技术员挂钩的责任包干制度。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
为实现核桃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改变"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市委、市政府把核桃提质增效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调研并作出一系列指示。各级各有关部门以提高核桃单产和林地综合产出率为目标,以整合项目、集成技术、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示范带动为手段,狠抓核桃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和推广林药、林菜、林茶、林芋、林果、林下养殖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形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立体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把引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核桃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措施来抓,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引进了凤庆县宏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凤庆县建益食品有限公司、临沧庆丰核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核桃加工生产企业落户临沧,开发高档核桃油、核桃粉、核桃露、核桃洗手液等产品,强有力地带动了核桃产业健康、有序、多元发展。
核桃品牌的"临沧升级版"
核桃基地做大了,产量上去了,但核桃没有卖得好价钱,一直困扰着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
通过广泛调查研究,专家找到了关键问题所在:"外观不统一,个头不均匀,果壳颜色黑",这些因素,影响临沧核桃乃至云南核桃的市场占有率。找到症结后,2018年9月,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昌宁县正强嘎薄泡核桃专业合作社、大理州永平县果亮公司、普洱市景东志和公司、大理州漾濞微农源公司、楚雄东宝公司负责人及企业营销骨干在凤庆县碰头商讨后认为,必须组建产业发展联盟,要提高核桃的品质。
短短的几个月,云南核桃水洗果联盟在凤庆成立,在全国乃至全球率先以统一的品牌、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价位,让核桃以全新面貌进入高端大市场,铸牢云南核桃国际、国内市场主导地位。
产品标准确定后,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初制小龙头+合作社+果农"的市场化运作体系,以生产、加工机械、启动资金等方式入股初制小龙头,签订订购协议,委托初制加工小龙头生产核桃水洗果,目前已建立27个加工点。公司按照"五个一"标准(一个基地管护标准、一个加工流程标准、一个仓储管理标准、一个产品质量标准、一个组织体系标准)生产加工的核桃产品,外观较好、规格质量统一,年直接增加经济收入500万元以上,涉及果农户均增收1200多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多元。湖北、广东、浙江等地企业相继与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核桃仁、核桃干果等农特产品购销合同,核桃产品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有力推动了临沧核桃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