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关县林草局围绕"一县一业"创建目标,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石漠化治理、涉农整合等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实现林产业新突破。
一、林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大关县竹基地面积52.92万亩,其中:天然成林面积29.88万亩,2017-2018年新种竹基地11.7万亩,2019年计划160272亩已完成11.49亩,完成71.69%,完成低效竹林改造项目9万亩;完成核桃提质增效12500亩,新建采穗圃70亩;完成天麻种植8000亩;完成1.3万亩花椒种植任务,总面积达8万亩。以筇竹为主的林产业发展实现了3.16万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4.8万余人受益。
二、主要做法
(一)抓实"一县一业"竹产业。一是压实挂钩责任。成立9个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的工作指导组,负责做好各乡镇林草工作的业务指导,并对联系指导乡镇的林产业发展质量负责。二是把好种苗关口。从种子采收、播种、田间管理等环节落实专人负责,全程监管、上门服务,提高种苗质量。种苗验收环节,采取多人参与、交叉进行、严格证照等方式,杜绝劣质苗、假苗用于种植。全县共有育苗专业合作社、大户、村集体公司20余家,共育苗3231.6万株。其中:筇竹苗装袋1433.6万个,方竹苗装袋1690万个,黄柏苗98万株,七叶树10万株。完成筇竹优良无性系种苗扩繁基地200亩,筇竹、方竹种质资源库建设600亩。三是着力推进竹基地建设。认真抓好《大关县"一县一品"竹产业规划》的落地,打破思想禁锢,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咬定目标、抢抓节令、全力推进竹基地建设。四是抓实筇竹资源管护。制定出台一系列标准、措施、办法,强化资源管理,规范采笋行为,天然笻竹林退化现象逐步得以遏制。五是强化技术支撑。投入院校合作和专家工作站经费80万元,与西南林业大学、四川大学、云南省林科院等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实验室,为竹类资源培育和竹产品加工提供了技术保障。六是抓好项目储备。积极申报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进一步完善创建方案,涉及项目59个,总投资48524.03万元;积极参与木杆镇向阳村建设筇竹产业示范园,为加快实现"一县一业"筇竹产业大品牌、大平台、大支撑、大产业、大扶贫的发展格局奠定基础。七是抓实利益联结。探索新模式,培育经济利益共同体,增强筇竹产业的整体实力。指导涉竹加工企业5家、涉竹家庭农场1户、涉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21个。组织竹农积极参与,采取竹林流转、入股、托管等形式,把从事主导产业的3万余户农户、0.7万户建档立卡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筇竹产区农村劳动力在出笋季节人均采笋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筇竹笋销售收入占到大多数农户经济收入的80%以上,3家竹工艺品和1家圆竹家具企业起步建设,就业人数和收入正在稳步提升,解决卡户就业300余人。
(二)统筹推进其他产业发展。以挽救产业的理念,实施核桃提质增效项目,改造后的核桃林挂果情况明显好转。加强技术服务,鼓励引导农户完成天麻种植8000亩。花椒种植完成1.37万亩,全县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