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安”归山记

2020-08-25 11:08:29   来源:云南日报   

7月21日清晨,在无量山海拔2200米的山腰上,清晨的阳光唤醒了在笼舍沉睡的西黑冠长臂猿“小平安”。吃了几口野果,它便停了下来,四处张望。它发出一声声鸣叫后,远方传来同类的回应,让“小平安”兴奋不已。

8时20分,笼舍门打开,“小平安”没有丝毫犹豫就走了出来,爬上笼舍旁边的大树,在树冠上转了一圈,又下来抱着笼舍上面的树干,依依不舍地看着笼舍旁放归它的人们,才再次转身爬上大树,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向着森林深处荡去,越来越远。

在森林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读博士牛晓炜、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护林员杨玉华等人,立即跟着“小平安”的身影,也越走越远。大家都不放心“小平安”,通过这样的跟随监测,掌握它放归后的情况。

同时进行监测任务的,还有一个GPS定位仪,在“小平安”放归前为其安装的。“定位仪可以根据卫星定位提供‘小平安’的实时位点数据,这些数据对放归小组了解‘小平安’野外生存状态非常必要,而且是极其重要的科研资料。”牛晓炜说,定位仪安装在“小平安”脖子上时,特意放出了两指的间隙,以防“小平安”长大长胖。初装时“小平安”无比嫌弃,总是去抓扯。但过了一天后,“小平安”已经习惯了定位仪的存在了。

根据放归方案,“小平安”进入森林以后,每天会安排两名监测员给“小平安”采集野外的食物放在笼舍附近,每天放一次,次日检查食物实际数量,看食物被吃了多少,结合GPS显示的点位信息,放食物逐渐往森林深处放,直到多次未发现食物减少,则停止投喂食物。笼舍暂时不会拆,并为“小平安”开设特别通道,供其躲避天敌、避雨,进行过渡适应期食物补充等。

21日晚,跟随“小平安”一天的牛晓炜博士说,他们是在“小平安”选定的过夜树下离开的。这一天,“小平安”一直在向森林深处移动,一边取食当地野生的森林榕果和藤子的嫩芽,一边玩耍,累了就在大树干上休息,在野外状态良好。

放归第二天,下雨,周围的猿群没有叫。“小平安”在离放归点约1公里的地方活动,愉快地在森林中采食,对于人工投喂的食物一点兴趣都没有。

“‘小平安’情况很好,自主采食,活动范围开始向高海拔移动,那里有猿群……”7月24日下午,在返回昆明途中的牛晓炜通过电话告诉记者,由于猿的生活习性决定,“小平安”融入一个成熟的家庭很难。但是,小猿性成熟后都会被驱赶出原生家庭,那里的猿群有已经性成熟或即将性成熟的雄性猿,“小平安”找到“男朋友”组建家庭的可能性很大。

“‘小平安’挺好的。这几天,我们每天早晨6时多在‘小平安’醒来之前就到它睡觉的树下,跟随一天,尽可能地保证它在我们的视线内。”7月24日晚,记者又打通杨玉华的电话,他告诉记者,他们有4个人一起上山,远远地轮流监测“小平安”,怕它遇到危险和伤害。“‘小平安’每天下午6时左右就睡觉了,我们都是等它睡了才离开。”在这12小时的时间里,“小平安”偶尔也会来到他们头顶的树干上,看看他们,但从没有到地面上,这让他们很放心。

云南日报记者 党晓培 普建彬 周柯妤

编辑:苏虹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