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雨季来临,我省野生菌进入上市高峰,目前全省已发生多起农村居民自采自食野生菌中毒和死亡事件。为防范和减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7月8日,省卫健委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近5年来,我省平均每年因误食毒菌中毒400余起,中毒1500余人,死亡30余人,是云南省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记载的毒菌(包括可疑有毒菌)有400余种,云南有200余种,常见50余种,剧毒20余种。剧毒鹅膏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所致。
公告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随意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辨别的野生菌。“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鹅膏菌(俗称白罗伞、白毒伞等)、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是剧毒野生菌,致死率极高,坚决不采不食。云南省常见有毒野生菌可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查询。
食用野生菌要避免多种类混杂,烹饪加工时一定要烧熟煮透,严禁生吃、凉拌,不要同时饮酒。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
各级医疗机构要开通“绿色通道”,首诊医疗机构要第一时间救治,对误食剧毒野生菌中毒患者及危重病人,要及时直接转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