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函〔2021〕275号
朱自芬等2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扶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建议》(第JY10001304059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林草部门大力支持玉溪市发展油橄榄产业
2016年起,省林草局(原省林业厅)根据财政预算改革的要求,我省木本油料建设项目预算下达方式已作改革,省级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和提质增效项目全部通过因素法计算并切块到州(市)级,省级不再进行项目安排,由州(市)、县级自主决定安排具体建设项目。五年来,省林草局(原省林业厅)在造林补助项目资金安排时,均对玉溪市给予了倾斜考虑。其中:2016年安排710万元,2017年安排357万元,2018年安排1050万元,2019年安排900万元,2020年安排1800万元,2021年至今已安排2025万元,支持玉溪市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基地及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目前,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都没有油橄榄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渠道,只能结合国家有关造林项目实施,且要符合项目管理相关条件才能纳入补助范围,补助标准为500元/亩。今后,省林草局将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支持,结合玉溪市项目申报意愿,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二、科技部门积极支持油橄榄技术研发和创新
长期以来,省科技厅通过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人才团队培养、科研平台搭建等支撑油橄榄产业发展。支持组建了“云南省木本食用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木本油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济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科研平台。支持制定了《油橄榄品种选育技术》《油橄榄种质资源特性记载规范》《油橄榄种质资源评价》《油橄榄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支持实施了“木本油料区域性良种及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项目(2017RA012),总结出适合云南油橄榄种植园的高效灌溉施肥技术体系,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频率、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的水肥管理技术。研究出油橄榄轻基质丛枝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筛选到油橄榄苗期优良丛枝菌根真菌5种,筛选出油橄榄苗木培育轻质配方2个。建立了油橄榄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展了油橄榄育苗及栽培技术培训。“十四五”期间,省科技厅将积极关注和支持油橄榄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油橄榄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将予以积极支持。
三、发展油橄榄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历几十年来的引种栽培和推广发展,如今云南油橄榄产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两年前,省级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对油橄榄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过专题调研,邀请组织有关专家分析论证,认为影响云南油橄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客观因素。油橄榄是外来树种,宜生长在冬季多雨温暖、夏季干旱炎热,土壤为中性偏碱、钙质含量高、疏松透气透水的地区。云南总体上属高原季风性气候,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大部分土壤为酸性土,钙质含量低、粘重、透水透气性较差,基本适宜油橄榄生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金沙江和红河流域部分干热河谷地带,即使在这些区域种植油橄榄,也需要测土配方施肥,冬春干旱季节只能依靠人为浇灌才能弥补自然条件的制约。
二是高成本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全省油橄榄基地建设情况来看,租地、改台地、挖塘、施底肥、购种苗、种植等环节及架水、通电、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超过5000元/亩。种植后开展松土、除草、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后期管理成本每年达1000元/亩,如每年约需肥料1吨/亩,特别是冬春两季油橄榄花芽形态分化、开花坐果需要充足的水份,这时恰恰又是云南的旱季,年均用水量超过100立方米/亩,每年仅水费开支超过200元/亩。油橄榄一般要种植6—8年才能投产,从种植到投产累计投入成本超过10000元/亩。目前,我省大部分油橄榄基地由于缺少灌溉设施或因水费高,不能足量浇水,导致了产量低和产量不稳定。高成本使一些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的油橄榄经营企业、大户面临巨大的投入压力。对于普通种植农户来说,资金投入和规范化管理跟不上,种植效益目标更难实现
三是采收加工时限性强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特殊因素。油橄榄鲜果采摘后要在24小时内榨油,才能保证橄榄油的品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难予获得高效益,传统方法加工不出高品质橄榄油。目前,我省油橄榄种植加工企业较大的是太谷公司、田园公司、绿原公司、三全公司、润泽公司、欣源公司等,其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是太谷公司,成立最早、率先起步的是绿原公司,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净投入阶段,还没有盈利,少数企业虽有产出,但与高投入、高成本相比,产出低微,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不能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省发展油橄榄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受到适生范围小、种植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油橄榄产业依然存在种植面积小、投入不足、产量低、效益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各地在积极推进油橄榄产业发展中都不能忽视。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5月14日
(联系人及电话:生态保护修复处 程汝青 6501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