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听说过河长制、湖长制、路长制,从没听说过 “林长制”。不过,2021年新年伊始,“林长制”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近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文件并发出通知,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要求各地抓好贯彻落实。通过实践探索,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山水林田湖草本来就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森林和草原是这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和草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完全有必要推行林长制,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肩负着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因此,全面推行林长制意见明确,各省区市设立总林长,由省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省级负责人担任,实行分区(片)负责。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立市、县、乡等各级林长。地方各级林草部门承担林长制组织实施工作。
“四个坚持”是总的工作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坚持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其中坚持生态优先,旨在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稳定性。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
全面建立林长制,意味着中国所有的森林和草原都将拥有专属守护者。应该说,推行林长制,是生态文明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必然要求,是压实地方生态保护责任的关键举措。某种程度上,是林草管理责任制的突破和升级,将有效解决林草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问题、长远发展问题、统筹协调问题,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如何保障林长制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制度体系、完善督查考核、构建长效机制。推行林长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统筹各方力量,加强宣传,强化监督。首先要做的“规定动作”是建立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林长名单,在责任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林长制正式实施后,每年公布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尤其要强化对总林长的监督考核,将其他林长的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记者 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