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巍山县紧扣“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切实处理好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使林业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5%,林业年产值达17.38亿元,初步实现了国土更绿、乡村更美、产业更富的目标。
加强生态建设护好绿水青山。全县森林管护面积达226.4万亩,在涉林的行政村设立83个村级管护站,长期聘用专职护林员374人、生态护林员655人从事森林管护工作;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建设任务3.6万亩(含省级植被恢复封山育林项目),每年完成生态效益补偿108.45万亩;采取“政府主导、机关表率、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累计完成义务植树332万株;投资570万元完成坝区面山生态修复桉树替换改造任务1.9万亩,投资100万元完成巍南公路14.9公里绿化提升改造,投资130万元完成大仓镇新胜村委会大三家村村庄绿化任务,投资30万元完成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绿化任务,投资50万元完成10个重点村庄绿化(美丽乡村和传统村落绿化)任务,投资1200万元完成县城北入口至红河源路绿化提升工程;持续开展资源林政管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让“绿”生“金”。投资884.9万元实施核桃提质增效9.9万亩,全县核桃基地面积达91.56万亩,已挂果面积85.95万亩,年产量3.05万吨,年产值4.03亿元;林业产业企业蓬勃发展,全县核桃收购加工企业(户)发展到200余户,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企业9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5家、大理州“核桃加工10强”1家,核桃加工企业(户)每年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人,年收购加工核桃近7万吨、核桃仁1万多吨,产值3.2亿多元;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序,全县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规模达11000多亩,年产值2.4亿元,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林下药材种植经营模式。
落实生态补偿让百姓受益。在造林绿化、天保工程、生态效益补偿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村倾斜,让贫困群众在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其中,实施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05.22万亩,每年兑付补偿资金1033.8万元,涉及农户15736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2.4万亩,累计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3420.99万元,26634户退耕户、104297人退耕人口受益。
记者 陆向荣 范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