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组员正在树上记录野象行踪
监测人员正在观察亚洲象的粪便
在雨林中偶遇亚洲象家族
正在三岔河水域饮水的亚洲象家族
亚洲象监测小组人员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濒危物种之一。我国十分重视野生亚洲象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亚洲象栖息环境,在全球野生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的形势下,中国野生亚洲象数量持续增加。
每个行业都有一群坚毅的逆行者,每种职业都有一批奋战的尖兵,在祖国西南边陲就有这样一批人,保护亚洲象的尖兵——亚洲象守望者,他们有坚强的后盾,野象谷亚洲象监测保护小组;他们有自己的使命,实时监测亚洲象的举动,保障民众的安全。
野象监测的前哨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我国野生亚洲象总体呈现增加势头,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头,增加到如今300多头,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和普洱市思茅区、澜沧县、江城县地区。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野象谷由于地理位置正处于三岔河区域,沟谷纵横,硝塘密布,为野生亚洲象提供了天然的生活空间。野生亚洲象的出没变成一道迤逦的雨林景观,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成了野象谷的隐忧。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05年6月正式成立的。观测保护小组主要负责对在野象谷景区周边出现的野生亚洲象进行跟踪、观察和记录,为研究亚洲象提供科学的数据。
成立初期,观测保护小组除了对野象活动进行跟踪观察外,还必须长期穿越原始热带雨林,跋山涉水进入到密林中寻找野象,翻山越岭在丛林沟谷中拍摄图片资料,从大山深处查找野生亚洲象的足迹和线路。
观测保护小组的职业神圣而富有使命感,他们是野生亚洲象的守护者,时时要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密林之中,为每一次的跟踪发现付出艰辛的汗水,为每一次的实时拍摄留下满身疮痕。在多年的工作历练之中,观测小组的成员不断更新和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一份坚守的初心,对亚洲象满心的爱是每个小组成员最真挚的情感。
绿野秘境中的追逐者
一群野象悠闲地在沟谷雨林踱步,穿着绿色行装的观测小组成员举着望远镜,专注地看着野象,象道、脚印、皮尺、望远镜、观测日记……就是他们的工作写照。
每一次观测到的野象情况,监测保护小组都需要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反复对比和验证,记下野生亚洲象的密林行踪,通过监测表格和笔记本的记录,整理后形成亚洲象监测数据库。
其实,在热带雨林里跟踪亚洲象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项专业的技术活,从观察象印到辨别味道,再到听声识别方向,都有特别的讲究,这也是观测保护小组的独门秘籍,每个人都有一项特别的技能,不仅能识别象群,更能保护自己。在长期的雨林监测行动中,他们还会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为每一次出现的野象群进行编号,根据象群的特点为野象取名,“大排牙”“竹笋牙”“垂肉脖”等这些网红名称便是他们的杰作。观测保护小组的每个成员不仅能叫出象群的名字,还能根据野象活动的踪迹准确及时预报出野象出没的大体时间、地点、种群和行走路线等。
与野象“狭路相逢”
野象谷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成立15年来,由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3个人,经历了两代跟象人的新老交替,他们平均年龄32岁,时间最长的是保护小组组长“老布朗”岩罕陆、副组长李富明。他们是本地人,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有比较深的了解,由于长期的亚洲象保护经历,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头发略为斑白,这些都是雨林环境下最真实的面孔。
象群的频繁出现让小组成员应声而动,从早晨6点开始,集合队伍,布置任务,强调纪律,一天
的监测巡护工作就开始了。沿国道213公路有8个象道口,这是象群的必经之路,尤其是8号象道,时时有亚洲象家族团队从这里经过,多的10头以上,少则5头左右,观测保护小组会布置相应的人员定点守候在各个路口,这是与野生亚洲象接触的最前沿,也是最危险的监测地段。
2018年3月的一天下午,观测小组监测员李富明正在8号象道口坚守,突然一阵树枝折断的声音传来,这让他高度警觉,连忙查看周围。危险近在咫尺,象道口的上下两端都出现了象群,紧随其后的还有小象,只见上方的母象直直地往下俯冲,危险迎面而来,左右弯道上下都是群象,李富明朝公路下方的涵洞纵身而下,翻滚进入通道中,暂时躲过了危险,可是,母象似乎没有罢休的迹象,抬起右腿使劲往水沟里踢碎石,李富明紧紧贴着涵洞壁躲过一劫。这样的危险故事在保护小组中时时都会上演,从来没有彩排,只有面对危险的“直播”。
除了定点坚守,监测小组还要练就一番闻声辨物、查物识途的本领。他们通过平时对象群的了解,知道象群的出没位置和时间,对象群的声音也比较敏感,每到雨林环境之中只要听到熟悉的吼叫声,就能作出定位和判断,因此,这也是亚洲象监测保护小组必备的技能,从最初在雨林里默默等待,到如今的漫游行走,热带雨林给了观测保护小组一个又一个惊喜,如今的象群在逐年增加,他们的心里也充满了甜蜜的慰藉感和幸福感。
15年来,野象观测保护小组的成员为了追逐自己的梦,为了这份事业,为了守护森林里这些可爱的象群,他们一次次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常年以森林为家、野象为伴。他们的家人整天提心吊胆,担心稍有不慎亲人就会命丧野象脚下。
但为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当初的这份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