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临翔区林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2021-03-18 18:17:58   来源: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近年来,临翔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建设,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临翔区全区林地面积309.3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7.75%。境内有森林植物77科3200种,药用植物116种,菌类植物23种,野生动物53种。截至2020年末,活立木蓄积量159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19%。辖区主要有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铁杉林、亚高山苔藓矮林、竹林等植被类型,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在150万亩以上。

长期以来,临翔区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林农增收、加快实现脱贫攻坚步伐的一项重要措施,经过近20年探索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末,主要是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立体生产经营,实现林、农、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形成了林菌、林药、林经、林牧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总产值约12.59亿元,以采收林下自然生长的鸡枞、见手青、红菇待野生食用菌为主的林菌年产值约2500万元;以博尚、圈内、南美、邦东、马台等乡(镇)为主林药模式,在阔叶林林下种植重楼、雪胆、石斛、金线莲、滇龙胆等中草药及饮品,全区现约有种植面积15000亩,年产值约3000万元;以博尚、圈内、马台等乡(镇)为主的林经模式,在林下(林间空地)种植草果、胡椒等经济作物,全区现约有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值约400万元;林牧模式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发展,主要养殖牛、羊、猪、鸡等,年产值约12亿元。

发展过程中,临翔区通过示范种植、养殖,扶持龙头企业,典型经验现场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林农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加强政府引导,出台扶持推广政策,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林农增收致富、产业化相结合,科学选择种植模式,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进行发展。加强龙头了企业培育,对现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扶持和培育,不断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林农”的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化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林下经济种养加强产品深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强做大。目前,在小道河国有林区建有云南善源药业的雪胆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金线莲种植示范基地200亩;朱有勇院士团队林下有机三七示范种植园一期200亩;林下草果种植示范基地300亩。加强行业服务,推动产业发展,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积极加强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合力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林下经济发展企业(个人)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林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临翔区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应用。2020年9月,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先后3次深入临翔区,就开展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进行调研并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该区建立200亩示范园、100亩苗圃基地的“云南省林下有机三七种植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在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计划投入资金4亿元,在临翔区发展种植林下有机三七2万亩,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计划到2025年带动全区1万户以上农户参与种植。同时,通过临翔区的推广种植,带动辐射临沧市建设面积达10万亩以上、产值达40-50亿元以上的规模化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园区。截至2021年2月20日,朱有勇院士团队已在小道河国有林区完成林下有机三七示范性种植200亩,年内计划于2021年12月底前再种植打造300亩示范基地,并在充分论证选址的基础上完成100亩苗圃基地建设,为示范性种植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区推广种植提供充足的种植保障。

通讯员 陈德荣

编辑:杨希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