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红河州林草行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2021-06-08 16:47:55   来源: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新时代林业生态建设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2018年以来,在红河州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林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红河州林草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行业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围绕相关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在村庄种植树木花草,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国家和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8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70万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到85%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林草行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林草行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重点生态项目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实施新退耕还林工程。2018年以来,红河州积极探索退耕还林还草新模式,扎实推进红河州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将退耕还林与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全州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71.06万亩,共涉及农户41434户,全部补助资金118224万元、户均28533元;涉及贫困户共16901户、补助资金共49920万元、户均29538元。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10.3万亩,补助资金17.3亿元,4.5万户、17.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选聘生态护林员。2018年以来,全州累计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岗位12260个,共投入补助资金2.62亿元,使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增加600元以上的收入,4.9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加大村庄绿化力度。乡村绿化已作为林草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纳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最美丽省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之一。按照《红河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的目标任务,2019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0%,2020年达30%,2022年达32%。根据2021年全州村庄绿化状况调查结果,全州村庄整体绿化覆盖率44.49%,超过全州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目标任务12.49个百分点。

积极开展森林乡村认定。2019年下半年,国家林草局组织开展了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经过各级林草部门的积极推荐和层层评选,目前,全州有23个行政村获国家林草局评价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并进行了授牌。2020年初,云南省林草局组织开展了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红河州97个行政村被认定为“省级森林乡村”。森林乡村认定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大异龙湖流域面山生态修复。2018年至2020年,累计实施异龙湖流域面山生态修复治理5.56万亩。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明显,林地面积、林木蓄积有所增加,2020年底异龙湖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2.44%,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正在逐步恢复,为异龙湖水质达到和保持V类标准作出积极贡献。

持续加大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力度。坚定不移保护生态环境,以护绿行动助推全面建成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抓住国家实施林长制的有利时机,持续开展森林资源管护、资源综合执法、森林草原防灭火、自然保护地管护、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古树名木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启动实施数字智慧森林建设9项行动。截至2020年底,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8.3万公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到85%。全面完成《红河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目标任务。

发展特色林果产业。2018年以来,全州林草行业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在退耕还林区域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牧、林果、林旅、生态农家乐等生态产业。目前,红河州林果面积达308万亩,林下经济产业244.8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284亿元,实现农民人均5亩以上特色林,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500元,森林覆盖率达到57.32%,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亿立方米,城市建设区绿化用地达到45%。

通讯员 欧光辉

编辑: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