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函〔2022〕139号
省农业农村厅:
按照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议办理要求,现就鲁开红(等4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有害生物防治联动机制的建议》(第0499号)涉及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协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红火蚁防控工作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火蚁等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工作。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的通知》(云府办明电〔2014〕32号),明确红火蚁调查监测与防控职责。2021年以来,分管省领导先后3次对红火蚁等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做出批示指示。为加强红火蚁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省林草局成立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负责红火蚁等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工作。2020年、2021年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火蚁防控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举措,力争最大程度压低红火蚁发生区的蚁群密度,扑灭新发局部疫情,有效控制红火蚁发生范围和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稳定。
(二)建立联动机制。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中央领导关于加强生物安全保护的批示要求,控制有害生物疫情蔓延危害,保障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农业农村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草局等9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农农发〔2021〕3号),建立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机制。根据农农发〔2021〕3号文件精神,省农业农村厅牵头,会同省林草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召开红火蚁防控联席会议,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云农种药〔2021〕9号),进一步明确各部门防控职责、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了部门协同与配合。
(三)联合印发名录。2021年,为贯彻落实农农发〔2021〕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政府防控责任,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红火蚁发生县、乡级行政区名录的通知》(云农种药〔2021〕17号),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红火蚁疫情监测调查和阻截防控工作,指导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单位、企业、个人依法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并强化监管。
(四)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红火蚁快速扩散蔓延,全省林草部门加大对苗木、草坪草等带土植物的检疫监管,重点对疫情发生县(市、区)调入的带土林业植物、草坪草等实施更加严格的复检,严防调运输入红火蚁及其他危险性有害生物。统筹谋划。2014年以来,全省林草部门开展了多次红火蚁疫情普查;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开展疫区划定;成立省级防控工作专家组,制定《红火蚁防控技术手册》,督促指导各地开展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全省范围设立了250余个疫情监测点,按照《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组织开展监测调查,及时向国家林草局报送疫情。强化检疫执法。对苗木、草坪草等易带疫产品实施复检,严防疫情传入。一旦发现红火蚁,及时对苗木进行除害处理,控制种植,并发函暂停苗木调运。分类施策开展防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要求各地细化防控方案,开展群防群治,组织专家开展红火蚁防控技术集成推广。加强宣传培训。2021年,全省共发放红火蚁防控宣传图册、海报35000份,宣传资料55017份。举办省级培训班3期,培训技术人员716人次;举办州(市)、县(市、区)级培训班556场次24576人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受资金、人力、专业技术和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因素制约,我省红火蚁防控能力薄弱,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对红火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防控工作重视不够;全民对红火蚁危险性认知较少,自我防控意识薄弱;红火蚁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有待完善,防控技术需进一步提高;各地对红火蚁的防控经费投入不足,“十三五”期间仅投入655万元,相比防控形势要求,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防控责任。持续抓好农农发〔2021〕3号文件贯彻落实,争取将红火蚁疫情监测调查、防控阻截、应急处置和培训宣传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防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充分认识红火蚁疫情的危害性和加强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主动作为,切实担负并履行林地、草原、苗圃以及自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防控责任。认真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防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红火蚁防控目标责任制,抓好责任落实,抓实疫情防控工作。逐一与辖区内林草植物及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签订防控责任书,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压实经营主体防控责任。
(二)强化统防统治,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协同,积极主动与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建立、健全统筹推进、职责明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同步推进,共同研究制定联防联控方案,落实区域内红火蚁的统防统治和区域间联防联控。
(三)强化普查监测,掌握疫情动态。按照《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红火蚁监测,结合实际,制定翔实、可操作的监测调查方案,确定监测区域,开展定点监测和定期普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责任到人,对林地、草原、苗圃等区域,以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开展全面排查。公布报告咨询电话,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红火蚁疫情普查、调查,确保完全、准确、及时地掌握红火蚁发生、分布、扩散、危害情况,并建立完整的疫情普查、调查台账。
(四)落实检疫监管,严防疫情传入。进一步加强对苗木、草坪草等带土植物的检疫监管,扎实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坚决防止疫情随林草植物及其产品调运传播扩散。对检疫、复检中发现的红火蚁疫情及时采用触杀性药剂浸渍或浸灌进行除害处理,除害处理经检疫合格方可调运或分散种植。对违规调运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普及防控知识。在重点地区设置安全警示标语、印发红火蚁防控技术资料和宣传材料、宣传图册、海报等。通过报刊或专栏宣传、派发宣传单、张贴挂图、公布咨询热线电话、举办红火蚁防控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红火蚁的防控知识和救治办法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疫情防控业务培训,提高基层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监测、检疫、防治技术能力。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2年4月11日
(联系人:省林检局 泽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