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412号建议的答复

2022-07-14 11:44:37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云林函〔2022〕241号

赵新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产业以及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第0412号)交由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针对云南省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云南省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云南省“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云南省林下中药材种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云南省林下种植林地利用规范》等政策文件和林草产业“十四五”规划等,为云南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在省级规划布局层面,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作为林下产品采集加工重点,将泸水市绿色香料产业园作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泸水市草果交易市场作为重点交易市场,泸水市规划为核桃重点县、林菜重点县、林禽重点县、林蜂重点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规划为林下中药材重点县、林蜂重点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规划为林禽重点县、野生菌采集加工重点县、生态旅游重点县;福贡县规划为林下中药材重点县。

按照乡村振兴和“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要求,各地突出发展地方特色林下经济。重点发展三七、重楼、天麻等道地中药材仿野生种植,以及松茸、干巴菌等野生菌人工促繁和羊肚菌、松露等食用菌的仿野生种植;合理发展森林蔬菜、野生菌、药材等野生资源的采集加工业。涌现了一批林下经济模式典型,如临沧林下三七,会泽林下食用菌仿野生种植,晋宁“包山拾菌”,玉溪林下魔芋种植等。制定了一批云南省地方标准,其中林下中药材7项,草果6项,野生菌11项,林下蔬菜1项。

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在林下中药材发展中,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发展综合体,以“小而精,稀而特”为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下三七、重楼和天麻等作为林下中药材的领头雁,引领林下中药材发展体系建设。在野生菌发展中,晋宁区二街街道推广“包山拾菌”模式2.5万余亩,涉及5个村委会,11个村小组,村集体收入包山款77.78万元,成为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亮点。

云南特有物种丰富,中草药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样,地质地貌类型多样,培育出了具有云南特色的多种林下经济典型模式。如澳洲坚果+葛根、针阔混交林+鸡血藤、针阔混交林+龙血树、香樟+大叶茶、核桃+天门冬、栎类+西南远志、核桃+魔芋、杉木+筇竹、华山松+松露、阔叶林+凤凰木、核桃+仙茅、橡胶+金花茶、阔叶林+大黄藤、思茅松+三七、橡胶+砂仁等多种因地制宜的模式。

通过示范引领和带动,打造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培育高品质道地中药材。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5个。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在重点州(市)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打造一批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野生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中药材)、昭通市彝良县(中药材)被列为2021年度“一县一业”示范县;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药材)、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被列为2022年度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

利用博览会、展销会等,组织龙头企业积极推荐林下经济森林生态产品,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建立网络平台,加大“互联网+”营销力度,鼓励经营者在电商平台开店,积极参与直播带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支持涉林草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电商平台,着力培育经营主体和“云南林下经济产品”品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森林生态产品和服务。

201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经过4年的高位推动、政策促动、政企互动,“一县一业”和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等工作正在持续推进。目前,全省共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888个,怒江州入选基地16个,其中:中药材基地8个;“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工作,怒江州福贡县(草果)入选全省20个特色县名单;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怒江州全州纳入国家农业农村部“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实施区域。当前,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正会同省级相关部门起草《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紧扣“稳量、提质、增效、富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值,走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为主要特征的云南农业现代化之路,推动云南由“特色产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一是怒江作为“三区三州”区域,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但怒江州生态农业有资源、特色产业有基础、品牌建设正起步,我们将重点在3个方面持续发力:按照拉长板、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加强与怒江州相关部门联动配合,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推进怒江特色种养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怒江州“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的帮助和指导,推进怒江绿色产业基地建设。2022年实现“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0”的突破。三是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上加大对怒江州帮扶支持,深入开展草果、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培育。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2年6月1日

(联系人及电话:产权处 赵忠山 0871-65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