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 陈丽: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近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先生;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张穆先生;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丁鲲先生。
今天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央驻滇部分新闻媒体和省级部分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内容:一是请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先生介绍《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相关情况;二是回答大家关心的有关问题。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先生作介绍。有请!
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 曹永恒: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近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下面我就《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出台背景和过程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有着“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我省生物多样性仍面临着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资源粗放利用、遗传资源流失、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省委、省政府将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列为2021年省委深改委重大改革事项。
2021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2021年3月以来,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等有关部门开展《实施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先后3次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1次征求州(市)政府意见,征求了生态环境部和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委员会25名专家意见,报请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第11次专题会议研究,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7月29日,《实施意见》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办发〔2022〕47号文印发实施。
制定实施《实施意见》,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实施意见》的出台实施,对全面推进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新威胁和新挑战能力,促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争当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我省实际,明确了我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推动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纲领性文件。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主旨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不断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不断提升“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影响力,守护好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2.总体目标
到2025年,构建全省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全省面积比例达到14.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0%,湿地保护率达到60%,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5%,95%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金沙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改善,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保持在世界前列,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
到203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全面完善,形成统一有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全省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3%,湿地保护率达到6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全省面积比例达到18%以上,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金沙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可持续利用机制全面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民自觉行动,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努力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
(二)主要任务
全面落实中央《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围绕总体目标,提出了我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9个方面的主要工作、23条工作措施和92项具体任务。
一是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制定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制度。
二是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体系,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三是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云平台,完善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
四是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生物环境安全管理与监测网络构建,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监管制度,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
五是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加强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引导和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
六是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七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强多元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
八是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九是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措施。完善资金保障制度,提升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
三、特点和亮点
(一)在政策法规方面。
提出推进生物安全、野生动植物保护、外来物种管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生态廊道建设管理等创新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提出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的规划、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环境保护以及企业发展规划、建设、生产过程和社区建设、公众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在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方面。
在认真贯彻《意见》“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增加“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监管,强化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有效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和各类自然保护地,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中进一步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控政策。
(三)在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方面。
在认真贯彻《意见》“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一是结合云南是外来物种入侵受害最严重省份之一的现实,提出“加强生物环境安全管理与监测网络构建”,建立健全生物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外来物种、疫源疫病、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等风险监测与评估,强化生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安全管理,保障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二是结合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的实际,将民族生态文化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范畴,提出充分发掘、传承和弘扬民族生态文化,推进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文化和知识整理登记工作;开展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逐步建立管理制度。
(四)在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方面。
在认真贯彻《意见》“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利用我省生物资源禀赋,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强化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等技术融合创新,创新生物产业发展体系,构建高水平“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提升生物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五)在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
提出云南应以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充分拓展COP15后续效应,加强生态文明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双多边对话合作,积极争取在昆明设立永久性生物多样性论坛,推动COP15成果在云南落实落地。
(六)在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措施方面。
一是提出整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发挥资金合力。二是提出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实加强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强化总体设计、政策配套。
陈丽:
谢谢曹永恒督察专员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
人民网记者:
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生物多样保护成就有目共睹,请问下一步云南将怎样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谢谢。
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丁鲲: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云南是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和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这是大自然赐予的最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等国家公园创建,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先后划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362处,总面积达549.58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14.32%,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全省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绝大多数重要的自然遗迹,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持续实施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绿孔雀等极度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与修复。亚洲象从150头增长到超过300头;滇金丝猴从1400只增长至3300只左右,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等多种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拯救保护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国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全省累计实施极小种群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成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达到了保护目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构建云南自然保护地新体系。一是科学创建国家公园。根据全国国家公园规划布局,扎实推进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力争“十四五”期间国家批准设立3处国家公园。二是加快推进保护地整合优化。按照国家总体部署,高质量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完善工作,对全省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整合、归并、优化,加强各项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构建统一合理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三是及时修订法律法规。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按程序启动我省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法律法规,以及自然公园相关管理规定的制订(修订)工作,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等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我省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四是不断完善监测网络。构建统一规范的“天空地一体化”自然保护地自然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对自然保护地各类资源及保护地内人类活动进行全面监测,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为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加大旗舰动物拯救保护力度。重点开展亚洲象、绿孔雀、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野牛等极度濒危物种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恢复,探索实施栖息地廊道修复、建立社区公益保护地等措施,稳定野生动物栖息空间,促进种群交流和数量增长。二是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出台《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进一步完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多元化保护体系,推进101个物种的拯救保护。三是提高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标准。优化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方案,合理提高损害补偿标准,维护人与动物和谐。四是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充分发挥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加大物种科普和普法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守法意识。
中国网记者:
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之后,省农业农村厅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 张穆:
谢谢提问。2021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我省启动了为期3年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外来物种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为外来物种入侵精准防控提供重要支撑,有力保障我省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省农业农村厅把普查工作作为必须落实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执行的法律规定和必须履行的部门职责,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省外来入侵物种踏查及其监测布点工作已全面完成,普查技术培训工作已全面启动,为后续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防控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组建了“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办公室”和“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专家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部署、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谋划、分类实施、全面推进。将国家重点调查和云南省重点调查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谋划,统一安排,明确职责。目前已确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和云南省植保学会作为技术支持单位,负责云南省重点调查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联合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昆明海关、省林草局等8厅局印发了《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细化了工作措施。根据外来物种入侵发生生境和危害类型的不同,将普查对象分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森林草原湿地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城乡绿化带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交通沿线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和主要入境口岸外来入侵物种5个类别,分别由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昆明海关牵头组织开展普查工作。
三、强化工作措施,普查工作扎实推进。
省农业农村厅与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面上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组织召开了“云南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部署会暨培训视频会”,全省相关工作负责人和技术支撑专家共计1554人参会。委托省农科院有关专家,梳理形成了包含435个物种的“云南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清单”。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云南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小组”,采取“3个类别3条线”的工作方法,由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牵头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牵头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工作,3家单位分工协作、分类推进。厅普查小组密切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收集、整理和汇总普查数据,定期调度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情况。同时,制定了《云南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培训工作方案》,加大普查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普查工作相关人员物种识别、信息采集、数据填报等专业技术能力,夯实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基础,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目前,已累计培训骨干人员130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有效推进普查工作取得实效,精准制定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我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中国环境报云南记者站记者:
请问,省生态环境厅作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主要牵头部门,如何切实推动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曹永恒: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进一步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争当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省生态环境厅将认真履行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统筹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谁就拥有未来发展更多的选择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要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引导,加强生物多样性全民教育,加大各级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自觉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二是要强化责任落实。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实加强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厅要充分发挥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调研督导,健全工作总结报告制度,推动目标任务落实。省级有关部门特别是牵头责任要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职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抓好年度任务落实。各州(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相关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切实担负起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务,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
三是要强化督促检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落实机制,将任务清单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党委、政府督查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内容,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等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四是要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各级财政资源统筹,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整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研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是要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领域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系统推进技术集成和管理创新。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学术交流。制定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管理办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科研团队。
六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共识共为。政府部门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政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企业要努力营造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志愿者服务等领域,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要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来,努力营造绿色生活方式。
谢谢大家!
陈丽:
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详尽的介绍和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主旨讲话精神,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守护好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宣传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