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云南省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8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2023-04-17 01:12:00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    分享到:

省农业农村厅:

民盟云南省委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高防控和治理外来物种生物入侵的提案》(第080号),交由省林草局会同办理。经认真研究,现就涉林草事项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关于加强生态敏感区外来入侵生物监测和预警的建议。全省建设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35个,认真执行病虫情上报制度、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统计和报告制度。2022年全年共发布发生期调查、发生量调查、短期预报和虫情动态1423条,平均每个测报点41条。完成6个外来入侵物种国家级监测站点布设工作,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水平,提升末端感知能力。严格落实疫情监测、检测和普查工作,依托国家“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全面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普查工作。建成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省级监测预警中心,滇东北区域监测预警中心、滇西北监测预警中心,66个县级测报点,草原生物灾害监测管理平台已上线运行。建成国家级草原鼠害监测预报站点1个,位于大理州剑川县,2022年10月13日正式投入运行,开展鼠类种群密度、天敌数量的监测,并同步获取监测点气象数据,实现综合性智能化数据采集与长期积累。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现有监测站点的监测预警作用,指导各地做好林草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工作,逐步完善云南省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信息。

二、关于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基层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议。一是全面开展云南省森林、草原、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制定印发了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举办了技术培训,召开了进度调查会议。截至2023年2月,完成踏查面积6110.8万亩,踏查率15.5%,设置样地8654个,样方36587个,样线1887条,采集制作标本2411份,拍摄图片视频61万余份,记录外来入侵物种148种。二是有序推进高黎贡山区域生物灾害修复示范工作。2022年选定在隆阳区百花岭开展紫茎泽兰灾害修复示范,完成人工清除500亩、黑麦草替代种植100亩;在盈江县铜壁关开展薇甘菊灾害修复示范,完成防治500亩,混植东京龙脑香、千果榄仁、滇藏榄等乡土珍贵树种8740株。三是逐步加强基层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以来,举办了全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培训班,开展了重大食叶害虫灾害应急防控演练。全省共举办检疫执法培训班209期,培训人员1.03万人次,集中培训基层技术骨干500余人,有效提升了基层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下一步,将全力推进普洱市边境地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物资储备项目建设,计划投入储备设备96套(台)、药物11.7吨,持续提升普洱市林草有害生物灾害防控能力。

三、关于加强法治建设、市场监管和公众教育的建议。各级林草部门每年坚持开展林草生物生态安全普法和科普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平台,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先后发布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信息4篇,组织开展黄脊竹蝗防控宣传,做客云南都市频道在线解答公众问题,召开记者见面会,发布虫情权威解读和防控工作进展信息,印发监测和防治宣传材料,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下一步,将加强疫情源头管理,抓好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落地复检,加强木材市场、种苗繁育基地等的疫情监管。严格执行国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检疫审批管理,强化对外来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行为的监管。

四、关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的建议。一是与老挝开展黄脊竹蝗联防联控。2021年普洱市与老挝丰沙里省签订联防联控备忘录,双方建立友好援助机制,共同防范林草有害生物灾害。2022年6月,省林草局、普洱市人民政府派出境外援助防治工作组,赴老挝丰沙里省开展为期55天的黄脊竹蝗灾害防治,共投入防治经费92万元,完成植保无人机防治作业274架次12740亩次,黄脊竹蝗联合阻击战取得全面胜利,实现在源头治理,防虫于境外,极大减轻了我国境内防控压力和灾害影响。二是与缅甸开展白蛾蜡蝉联防联控。沧源县林草局与缅甸佤邦南邓特区农业局于2021年6月15日签署联防联控协议备忘录,隔境开展了白蛾蜡蝉防治技术指导及培训。我方调集无人机组30组,开展飞防作业3917架次,完成防治12.34万亩次,成功阻击了迁飞入境的白蛾蜡蝉。下一步,将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林草外来有害生物信息通报机制、防控协作共享机制,持续支持边境地区跨境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应急防控工作。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3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野生动植物保护处 刘静溪 0871-6501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