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开展了人工组织培养的文山兜兰幼苗的原生境回归试验工作。
试验当天,回归小分队来到石屏县境内的文山兜兰原生境地带,根据其生长特性,通过直接定植方式将62株文山兜兰幼苗回归种植,并分别为每株幼苗进行编号,以便后续通过观察幼苗生长情况跟踪测量其人工培养的成活率,继续开展下一步研究。
文山兜兰作为典型的极小种群植物物种,不仅在生物多样性层面意义非凡,在园艺观赏利用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向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申请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文山兜兰的拯救保护》项目支持,项目立足于对该物种有效的引种保育与自然回归,对该物种的遗传资源加以最大化保存和利用,探索其生活史的重要环节,使该物种的保护工作更趋完善,对于该物种在未来能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种群提供了遗传与生态上的研究支持。
项目通过对文山兜兰的人工繁育(基于种子生物学研究的人工繁殖与组培高效繁殖)研究,获得了比较成熟的文山兜兰人工组织培育技术体系,并通过研究文山兜兰的就地保护与回归自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提出了文山兜兰的有效保护模式,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了有效的抢救性文山兜兰保护小区。
据了解,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文山兜兰 (Paphiopedilum wenshanense Z. J. Liu & J. Yong Zhang ) 作为重要观赏类野生植物,目前野外植株为极度濒危状态,已被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中的120个极小种群物种之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物种。在中国仅分布在云南省,近年来通过多次调查,目前仅发现2个居群有100多株个体,分布在红河州石屏县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在《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覃海宁等,2017)中均被评估为濒危(EN)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