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保山市施甸县善洲林场首次拍到黑颈长尾雉、中华鬣羚活动画面

2024-03-21 17:55:20   来源: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分享到:

近日,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联合保山市施甸县林业和草原局,在善洲林场开展印支灰叶猴监测与保护项目工作中,通过红外相机拍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长尾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鬣(liè)羚活动画面,为施甸县首次记录。

 

 

黑颈长尾雉又名地花鸡,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其体型较大,体长约为55厘米,最长可达90厘米。雄鸟头部为灰褐色,眼周裸露为红色皮肤;上体为褐色,喙黄色,肩羽白色,颈部为金属蓝色,尾羽长而灰白,带黑色和褐色斑纹。雌鸟体羽棕褐色,喉部为白色,尾羽带白色尖端。

黑颈长尾雉主要栖息于海拔800米—3000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疏林灌丛中。杂食性,以各种植物种子、浆果、嫩芽等为食。省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中部地区,省外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国外见于缅甸北部及泰国北部。

黑颈长尾雉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易危种(VU)、《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2)》近危种(NT),《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3)》将其列入附录I中。

 

 

中华鬣羚为牛科、鬣羚属动物,也叫明鬃羊、苏门羚、山驴子、四不像等。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

中华鬣羚属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2)》易危种(VU),《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3)》将其列入附录I中。

中华鬣羚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林栖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多岩石地带。独栖或成对生活,以嫩枝叶、青草、野果等为食,尤喜食菌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大部分省区以及西藏、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国外见于南亚及东南亚诸国。

编辑:杨希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