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中心到云南就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典型模式开展调研,指导基层进一步挖掘筛选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模式类型,推广提质增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调研组先后深入昆明市、曲靖市、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州(市),从“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殖、森林多功能体验”等方面,调研云南省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典型模式类型,并与基层干部群众沟通交流,详细了解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经营现状、未来发展等情况。
调研组指出,在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工作中,云南想了办法、下了功夫、见了成效。昆明市东川区的柑橘、曲靖市会泽县的“盐水石榴”、保山市隆阳区的核桃、怒江州的草果、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的“林旅”等依托退耕还林发展的典型模式,形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彰显了退耕还林综合效益,成为退耕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调研组强调,提质增效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迫切需要,对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林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强化科学经营管理,因地制宜采用提质增效措施,注重推广典型模式和成功案例,切实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积极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还实地调研了全国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培训现场参观点情况。
通讯员 黄琳 陶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