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山等3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野生动物携带高风险病原体监控体系,提高我国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的提案》(第726号)交我们办理,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明确办理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办理过程中及时与你们电话沟通,探讨交流野生动物疫源监测防控有关情况,在全面梳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答复意见。2025年4月1日,省林草局邀请了云南大学、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专家与你们进行了面商,深入沟通提案办理情况,就答复意见达成共识。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
关于云南省野生动物疫源监测体系有待完善,存在专业技术水平偏低、设施设备缺乏、科技支撑薄弱、防控机制存在空白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特别是针对野生动物中携带具有潜在风险的人类传播致病病原的调查评估不足,应对技术储备匮乏,难以做到对新发传染病的提前预警和主动防御等问题。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云南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病原调查监测和疫病防控涉及国家卫生健康、林草、农业农村、海关等部门,各有关部门依职责分工建立监测防控体系,部门间建立了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省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物安全工作部署,依托科研机构开展了野生动物病原调查评估等基础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起步晚、底子薄,依然存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不健全、监测覆盖面有限、专业化程度偏低、科研成果不足等问题。
三、关于提案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健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体系,建立疫情预警网络”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我们已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密集分布区)、边境一线、候鸟迁徙通道、出省主要干道等重点区域布局建设了65个监测站,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升监测防控技术水平,常态化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疫病样本采集,支持和指导科研机构开展专项研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加强国门生物安全顶层设计,着力升级打造进出境动物疫病风险监测“1+N”体系,推进实施进境野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在省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下,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重大、新发、突发疫病风险监测防控能力。
(二)关于“系统性排查有人类传播和致病风险病原体的存在状态,评估传播风险”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我们每年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疫病样本采集,支持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病原普查。“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采样200余种、近5万份,鉴定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30种、细菌3种。持续开展野猪非洲猪瘟、野鸟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点疫病主动监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立重点区域跨境动物资源库和媒介生物资源库、野生动物病原数据库和标本库,构建了综合性的云南疫源动物分布格局图和生物安全态势图。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建立野生动物疫病科研协作机制,支持科研机构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病原筛查,对重要病原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评估传播风险,为防范未来新发、突发传染病打下坚实基础。
(三)关于“本土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技术和产品储备,提前‘主动防御’”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2021年以来,我们组织实施“西南边境跨境虫媒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云南省野生动物病原传播风险评价与检测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等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云南疫苗实验室建设,加快打通产学研用产业链,构建了多种病原微生物高效检测、快速鉴定技术,创制针对登革热病毒等体内、外药物筛选,体外抗菌肽药物筛选等技术体系,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mRNA疫苗技术体系和平台,广泛用于病毒性疫苗、肿瘤治疗性疫苗等领域。下一步,将围绕云南热带、跨境传染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警预测、快速检测、应急诊疗,持续推进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快药物研发和生产。
(四)关于“加强云南省生物安全设施建设和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我们将持续加强野生动物疫病检测、检疫等实验室建设管理,加大对各行业领域的技术培训,培育壮大专业技术团队,强化技术支撑。围绕跨境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构建,持续支持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3个专项、科技副总、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选聘工作,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