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云南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丨迪庆推进高寒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5-07-17 11:10:12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改革与科技产业处    分享到:

“三大支柱”撑起富农绿色宝库

——迪庆推进高寒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区,是云南省海拔最高、气候最冷凉的区域。迪庆州林地面积2652万亩,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极其敏感脆弱。多年来,迪庆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美迪庆建设,将国土面积的67.29%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落实退耕还林、林长制和生态补偿等政策措施,引导高寒山区各族群众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摸索出一条“好生态出好产品、好风景”的林下经济发展路子。2024年,迪庆州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36亿元,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水美草丰,养出中甸好牦牛

中甸牦牛极其适应迪庆高寒、干旱的恶劣气候环境。依托660.7万亩的丰富林下草地资源,香格里拉市持续发展壮大牦牛产业。一是创新组织模式。通过“公司+基地+牧户”方式,建设种畜场生态养殖基地,实行良种繁育,采取“干部入村大抓产业”“十户联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等有力措施,分别与建塘镇、格咱、尼西、东旺、小中甸5个乡镇牧户签订长期牦牛养殖合同,达到年存栏6万余头、年出栏1万余头的养殖规模。二是提升产业化水平。通过建设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加工线、发展特色餐饮等措施,有效提高生态畜牧产业规模和经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了富有高原牧区特色的产业经营模式,以牦牛为主要原料、具有藏族风味的餐饮食品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三是横向联动产业发展。中甸牦牛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云南三大名鸡”之一的尼西鸡林下养殖业发展。目前,尼西鸡存栏近50万只,形成了保种、扩繁、养殖、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特色养殖产业,仅香格里拉市就有80多家专门经营尼西土锅鸡的店铺。2024年,迪庆州牦牛产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来自畜禽产业的收入占农牧民可支配收入的28%以上。

原始森林,长出香格里拉名品松茸

香格里拉松茸以菇体大、肉质嫩、香味浓、色泽好而闻名中外。近年来,香格里拉加大以松茸为主的林下采集产业的规范化管理,推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一是严格产区保护。探索“社区共管”“包山保育扩繁”等保育模式,建成建塘镇吉迪村、格咱乡翁水村等5个野生菌保育基地,推动松茸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二是制定行业标准。以培育“香格里拉松茸”品牌为目标,制定成分标准,更新行业地方标准并升级为国家标准,推行国家地理标志,获批国家级“香格里拉松茸”原产地标志产品。三是发展园区经济。建设香格里拉松茸产业园区,拥有食用菌种植、加工及销售企业、合作社59家,以松茸为主的食用菌综合产值已近5.2亿元。四是提升物流效率。搭建网络交易平台,打造全国最大的松茸交易中心,规范运营,建立专属物流通道,让雪域山珍以最快速度从“山间”抵达“舌尖”。目前,迪庆州松茸年最高产量达1400余吨,年均产量占全国的70%,参与食用菌采集、加工、经营的人员达1.8万人。

 

松茸 提布 摄

山高水险,走出世界经典徒步路线

迪庆州立足旅游资源禀赋,从粗放式旅游到精品徒步线路开发,走出了一条林下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可持续路径。一是打造精品徒步线路。以峡谷户外徒步探险为核心,挖掘旅游新亮点,打造了虎跳峡高路徒步线路、雨崩徒步线路两条“世界十大精品徒步线路”。随着迪庆进入“高速时代”和“动车时代”,通达条件不断改善,迪庆户外运动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二是高品质建设半山酒店。依托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藏在山间、隐在林中、外观前卫、内部高端”规范建设高品质半山酒店,推动峡谷旅游发展,精品半山酒店在徒步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三是推动峡谷旅游助农增收。以村民小组为主体成立“乡村旅游公司”,带领农户增收,长胜村、永胜村相继荣获“云南省省级旅游名村”称号。2024年,仅虎跳峡镇就有124家酒店客栈民宿,接待游客2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亿元,有4970余人通过参与旅游业增加了收入。

编辑:刘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