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云南省牵头制定松树病虫受害木清理国家标准

2025-08-05 17:27:13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分享到:

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19号国家标准公告,由云南省牵头制定的《松树病虫受害木清理作业规程》(GB/T 46005-2025)获批准发布,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标准规定了受害木的调查识别与标记、清理作业设计、清理操作流程、除害处理方法等技术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关于“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要求的具体技术规范。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清理松树受害木,有效降低林区病虫种群密度,提升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松树受害林区及时清除可燃物,改善林地卫生,减轻森林防火压力,提升林草有害生物灾害综合防控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松林面积约9亿亩,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松树枝干病虫害的肆虐正严重威胁着这类宝贵的绿色资源。据《生物灾害防控简报》显示,此类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多地灾情偏重且呈加剧趋势。仅2022年(不含松材线虫病),松树枝干害虫发生面积达2190.70万亩,经济损失高达139.6亿元,且中重度危害面积同比上升3.22%。其中,松墨(褐)天牛在南方多地成灾,致死松树超58万株;华山松大小蠹、切梢小蠹在西北地区,八齿小蠹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危害偏重、局地成灾。

科学清理因枝干病虫害导致的枯死木、濒死木(统称受害木),是当前防控松树灾害最直接有效的关键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各地在清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规范指导、对象不准、调查不严、设计不规范、清理顺序错误、未按时限“集中清理”、除害处理不达标等问题,导致清理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无法有效除治病虫害,反而加剧了人为扩散传播,埋下更大隐患。

 

 

针对这一紧迫问题,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牵头,联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天然林保护中心、普洱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弥渡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多家单位,积极开展松树受害木源地调查、受害木分类清理、受害木无害化处置技术研究,并结合技术成果,在全国松树病虫集中、危害典型区域开展试验验证与技术经济论证,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专家论证,完成《松树病虫受害木清理作业规程》制定工作。

通讯员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编辑:刘丹妮